柯文哲的幻想,賴清德的破滅(夏珍)

柯文哲的幻想,賴清德的破滅(夏珍)

作者:夏珍

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因京華城案被羈押八個月,距離最新准押判決還有一個月就屆滿九個月,他的妻子陳佩琪醫師在臉書發文感慨,在去年五二0總統就職前後,柯文哲N次向她問起:「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怎麼還沒來找我們在野政黨談合作(協商)啊?」她直言,「你別傻了,他只是想抓權稱帝,讓自己能連任,讓民進黨千秋萬世執政而已,找在野黨協商不在他的規畫中。」

國會制衡被削弱,司法獨立被扭曲

柯文哲並不傻,總統當選人找在野政黨協商,並非傻子才會有的「幻想」,也非不合理的期待;相反的,大選結束,重建朝野氣氛,是一種不成文的民主規則,即使全面執政,權力者都有責任營造國家團結氛圍,讓在野政黨在民主的遊戲規則下,也有發言與決策參與空間,這是民主成熟的表現,遑論大選後國會朝小野大的政治現實,權力者要有效推動施政,與在野政黨協商是必經之途。

放眼歷任民選總統,李登輝掌握絕對多數,對在野的民進黨極盡妥協之能事,修憲如此、國會議事如此,甚至為民進黨籌謀解決財務困境;陳水扁做第一次政黨輪替的少數總統,他不但多次請益前總統李登輝(雖然也曾以國安秘帳威脅之),國民黨政軍大老也是他拜訪的對象,第一任行政院長更請出非民進黨籍的唐飛出任,爾後還請出新黨的郝龍斌做為他的環保署長;馬英九做為國民黨重返執政的多數總統,也費盡力氣與在野協商,並試圖進行朝野高峰對話或辯論,儘管ECFA辯論讓當時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並不愉快,而與民進黨主席蘇貞昌的「對話」氣氛亦不融洽,但核四因此拍板停建封存;蔡英文多數執政八年,未曾與在野高峰對話,甚至八年將國民黨產及所謂的「附隨組織」清算了一個底朝天,但不論司法改革或年金改革也做到形式上的「國是會議」;唯獨賴清德勸不聽駡不動,對在野政黨態度堅壁清野,發動「大罷免」並動司法以非常態的偵辦手段,更有趕盡殺絕之勢。

賴清德對在野政黨的「零容忍」超乎想像,陳佩琪譏諷他只想抓權稱帝,權力者想鞏固或擴張權力都不足為奇,但也不足為懼,因為民主制度的設計,就是讓不知節制的權力者,集權的企圖受到約制,做為「最高民意機關」的國會就是最重要的一環,真正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所謂「民主」的各種設計,竟真的可能因為權力者一念而逆轉,所有的制度設計完全失靈。

這一切不是現在發生,早在國會改革法案被憲法法庭裁判「絕大多數違憲」就已經埋下伏筆,其嚴重性不只是大法官屈從權力者,而是為了屈從權力者而無視民主常規,憲法法庭否決了「蔑視國會(刑事)入罪」或許符合一般入對「入人於罪」的比例原則,沒想到的是,却讓行政權有全面忽視立法權的姿態,但凡在野政黨通過重大法案、預算,權力者無一認可,除了國會多數否決的人事案,總統不能任命之外,在野多數的立法院「制衡」作用已經微乎其微。

司法天秤失衡,與東廠何異?

最嚴重的還不是立法院職權被削弱,而是司法權的自我萎縮和扭曲。司法不只是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民主制度的最後一道防線,遺憾的是,柯文哲案中,北檢無證聲押,一度被法院裁准交保,但檢察官一再抗告後,法院全面退守一再准押;發展到司法成為民進黨大罷免的攻擊武器,全台國民黨地方黨部被搜索,連署領銜人被搜索約談聲押,甚至羈押者已經多不勝數,對所謂「偽造文書」拂曉出擊,直接敲門抓人,其陣仗甚至遠遠超過販毒,交保金額超過共諜涉案者,在二階段連署署送出前的雷霆之舉,就是對罷免(綠)連署的干擾,這都已經違反過去罷免、公投連署的辦案常態,押人之舉更是前所未有,至於罷藍的違規檢舉案件,檢方却視而不見。

這已經不只是政治介入司法的問題,檢察官違反常態的偵辦手段,全無「制衡」遑論「糾正」,過去,司法官(包括審檢)獨立行使職權,不論是偵查或裁判,都有一定其法定準據,檢察官無視正當程序和比例原則,還能大言不慚聲請「公正獨立辦案」,要求「外界不應多加干擾」,這是司法的為所欲為,與鷹犬、東廠何異?

為大罷免召開「嚴辦」視訊會議的檢察總長邢泰釗,曾經演講「偵查的藝術」,強調,「法律人的技藝就是論證,司法文章必須能掌握人心。而檢察官的司法文章就是起訴書或不起訴處分書,若此種司法文章不能緊扣人心弦,詳盡地展現推理過程及犯罪事實,那麼也就難以說服法官做出有罪判決,更不能說服人民接受自己所做的決定。」北檢起訴並聲押的柯文哲的起訴書,的確情節跌宕「扣人心弦」,但沒有金流的起訴論罪,真能說服法官、說服民眾嗎?至於各地聲押罷免連署人和國民黨黨職人員的檢察官,連個「完整的說法」都沒有,就算法官屈從,一般民眾又如何心服?不被人民信服的司法,不但不能成為民主制度的防線,甚至就是摧毀民主的幫兇。

柯文哲對賴清德的幻想到此應該是徹底破滅了,一個人設想像破滅的賴清德,要怎麼連任?如何讓民進黨千秋萬世執政?靠司法東廠嗎?賴清德摧毀了他個人形象,也摧毀了司法天秤,他讓建立不易的台灣民主的想像出現一個大缺口,不知要耗費多大周折才能彌補。

 

*本文原刊114/5/2風傳媒,由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