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後一個核能發電機組、核三廠2號機將在5月17日停機,台灣正式揮別已運作40年之久的核能發電。在環保團體慶祝反核成功、民進黨喜迎「非核家園」得到實現的同時,產業界和民眾卻非常憂心未來電力供應與電價的穩定,將出現極大的變數。
非核家園 重創台灣
台灣和德國是全球從「有核電」進入「廢核電」的兩個案例,不過,台灣和德國的情況完全不同。德國自2023年全面關閉核電廠後,因電力不足,由過去的電力輸出國變成進口國,從法國和瑞士進口電力,其中主要的電力來源就是核電,因此德國並非不使用核電。四面環海的台灣是獨立電網,98%能源倚靠進口,廢核之後核電就歸零,一旦缺電沒有奧援,即使經濟部長郭智輝先前曾拋出在菲律賓「種電」之議,但是考慮到興建電廠和鋪設海底電纜等工程十分耗時,短期間內也無法解台灣需電之急;更何況,如果要將電力輸回台灣仍有法規問題需要克服,因為台灣並不是東協的成員。
值得注意的是,德國早在廢核前就全力發展再生能源,因此核電廠關閉僅1年後的2024年,包括風電和光電在內的綠電占比高達59%,換言之,德國是做好電力供應的充分準備才關掉核電廠,台灣則是在2016年蔡英文上任總統後,匆促決定全面廢核,期間雖上山下海到處瘋狂種電,至今綠電占比也僅有16%左右,廢核後,超過8成甚至9成電力都必須來自火力發電。
高碳排電力不但讓台灣長居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排名的後段班,對產業出口不利,也使得台灣因空汙問題日益惡化,罹患呼吸道相關疾病的人持續增加。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每年新增肺癌人數超過1.5萬人,其中70~80%為肺腺癌,居各國之冠。可以說,非核家園對國人健康已形成極大的威脅。
此外,蔡英文曾承諾全力推動非核家園後,10年內電價不會調漲,但是蔡任內電價調漲35%,賴清德上任僅1年,工業電價也已漲了12.5%;近日,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如果在野黨不願放行對台電的1000億元補助,不排除調漲電價。
民進黨政府執政近9年來,已透過預算補助、增資等方式,為台電挹注超過3000億元,台電卻因執行非核家園而高價購入天然氣和綠電等,從過去1年盈餘數百億元到目前累積虧損已逾4200億元,財務黑洞深不見底。台灣各種發電成本中,核電1度1.01元、煤電2.38元、氣電4.38元、光電5.64元、風電6.59元。隨著核電退場,增加綠電和氣電使用,電力成本必然上揚,調漲電價已勢不可免。
AI耗電 綠電難撐
為了挽救非核家園造成的電力不足、電價高漲、碳排狂增及台電巨虧等各種危機,在藍白在野黨的努力下,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案,讓核電廠使用年限由過去的40年延長為最長60年,希望藉此保留繼續使用核電的機會。
事實上,目前已有多國透過延長核電機組繼續或增加核電使用,如美國的94組核電機組中,有86組延長20年,法國32組中有26組延長20年,就連日本的14個機組中也有一半、7組申請延役20年。這些延長使用年限的機組中,許多都與台灣的核電機組相同,沒有理由他國可以,台灣卻不行。
儘管法令已允許核電延長,但仍有待台電提出申請。對此,賴政府並未完全鬆口,賴總統的說法仍和過往一樣,必須在滿足「核安無虞」、「核廢有解」,以及「社會共識」這3大條件才會考慮重啟核電。老實說,這3大條件其實早已有解,各國都有處理核廢的做法,新北市也已核定核一廠使用過燃料棒乾貯設施的使用執照;此外,從「以核養綠」公投過關到民調,挺核已成民意主流,顯示社會對此早有共識。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正在台灣參與活動,而他此行的要務正是宣布台灣總部的選址地,這是台灣產業界引頸期盼的大事,黃仁勳曾明確表示,隨著AI的發展,核能是供應龐大電力需求的好選項。賴政府不能既要馬兒跑又不肯給馬兒足夠的糧草,要不要使用核電就在賴清德一念之間。517這天,不妨宣示重啟核電,讓台灣再次偉大吧!
*本文經中時授權轉載,原文連結: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50516004095-262101?chdtv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