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典蓉
總統賴清德在團結國家第二講脫口而出「打掉雜質」,嚇壞眾人,不過比這句不容異己的用詞更令人有感的是一種時空錯置感,套用一句中國順口溜「改革開放三十年,一夕回到解放前」,畢竟,前總統蔡英文就職時就已講出「沒有人需要為自己的認同道歉」名言,賴總統還宣誓他的主要任務是解決「族群問題」及「國家認同問題」,不禁讓人懷疑,是台灣民主倒退?還是賴清德沒有跟著時代進步?
當總統說出「打掉雜質」 綠營進步人士能不尷尬?
賴清德隨口就說出打掉雜質,並非一般的口誤,反映出的是他對民主原則及民主程序的無知,也顯示賴清德對綠營近年來一直津津樂道的進步價值無感,還記得國民黨基隆市立委林沛祥譏諷罷團是「社會邊緣人」時,引來一陣「權貴階級」、「製造仇恨」、「惡意歧視」等抨擊,若論貶意及歧視,「雜質」更甚於「社會邊緣人」,甚至已有不配存在之意,這種用詞出於國家元首之口,綠營即使強做解人辯解,心中恐怕很難不覺得尷尬,難怪總統府講稿事後雖以「百鍊成鋼」取代「打掉雜質」這刺眼的4字,但這確實是通篇講稿的主要意涵,也是賴清德的主要思維,不是刪稿就可以避掉的。
起源於西方的民主制度發展到現代,有兩個主要機制,第一個機制是以權力分立來達到制衡目標,第二就是鑑於宗教戰爭的慘酷而發展出來的包容異己,而且愈民主就愈多元包容;可怕的是,賴總統談到民主時,少了監督制衡及包容兩個必要的元素,讓他口中民主隨時有淪為「反民主」之嫌。
例如,賴清德昨日一如以往形容,所謂的民主就是「人民作主」,為何要「人民作主」?賴清德解釋,避免國家機器傷人、再度發生如二二八事件這樣的慘案,賴清德講這句話時渾然以為自己是路人甲,忘了他自己就代表國家機器,如何維持國家機器中立、防止濫權是他及民進黨政府的責任,空泛的「人民作主」防範不了國家濫權,執政者的自制及機關間的制衡才是關鍵,當然,民進黨執政以來,NCC及中選會等獨立機關相繼失守,檢察官成為追殺政敵的工具,換句話說,不管人民作不作主,國家機器傷人已是現在進行式。
宣稱8成民眾支持蔡英文「4個堅持」 賴清德卻還要打掉雜質
當然,更值得注意的是賴清德的「雜質說」,雜質說為何不可忽視?因為這是賴清德及民進黨發起大罷免的論述基礎,但也是破綻及矛盾之所在。
賴清德肯定蔡英文任內提出的「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四個堅持,並表示根據陸委會事後民調,得到8成民眾支持,辜不論此一民調是否準確,但可以確定的是,民進黨政府自己歸納出來的民情,中華民國(台灣)認同在台灣有8成支持度,這在任何國家都是很高的支持度。然而,依賴清德的說法,這遠遠不足以作為台灣團結的基礎,他演說中提到,「這8成的民意就是守護國家、維護民主、穩定社會及推動國家進步的重要力量,要用民主加以淬鍊,透過一次次的選舉、罷免,一張張的選票,像打鐵、鑄劍般千錘百鍊,打掉雜質,淬煉出捍衛主權、守護民主的鋼鐵意志。讓臺灣社會的民意透過民主程序展現出力量,不僅體現在政府部門,也適用於民意機關。」
這段話正是這次大罷免的主要論據,但每一點都禁不起檢驗,台灣人中如賴清德宣稱8成有清楚的中華民國認同,另外2成就是雜質?還是罪人?別忘了,中華民國法律早就取消思想犯和言論犯了,現代的台灣還要如歐洲中世紀一樣成立宗教法庭、拷問人民的思想忠誠度嗎?事實上,匪諜和認同顯然沒有絕對關係,否則民進黨為何會有高層黨工為利益淪為共諜!賴清德作為總統,與其整天懷疑自己的國民、要求人民交心,還不如效蔡英文的「不讓人民為認同而獲罪」,才有可能因為包容而贏得真心的團結。
其次,賴清德宣稱要以選舉罷免作為手段來淬鍊出捍衛主權的鋼鐵意志,一談到選舉罷免就必須回歸政黨政治,認同台灣或中華民國不等於挺民進黨,否則如何解釋,有8成民眾認同中華民國(台灣),賴清德只拿到4成選票,即使得票破紀錄的蔡英文也是拿下離8成很遙遠的5成7而已,換句話說,執政黨或總統都不可能壟斷國家認同,愛台灣已不是某一黨的專利,這應該是賴清德或民進黨所樂見的合作基礎,然而,民進黨所推動的大罷免則是反其道而行,只因為不同政黨其心必異,因此成為罷免要打掉的「雜質」,在野黨立委之所以成為「雜質」,他們的罪不是因為不愛台灣,而是因為和賴清德不同黨派。認同在這裡成了大罷免的藉口。
值得注意的是,賴清德滿口團結,卻不談政黨合作,作為少數總統,卻妄想要跳過政黨,才會想要以大罷免這樣極端且速成的手段來拿下國會多數。當然,即使因此爭取到席次,也和團結無關,因為罷免正是最具分裂性質的手段,只要少數人強烈的仇恨,就可能推翻多數選票的結果;當民進黨同步推出國家團結和大罷免,這真是國家級的謊言!
*本文經風傳媒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