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啟動「團結十講」,24日登場的第二講,矢言要團結國家的力量需透過一次次選舉、罷免來「打掉雜質」,引發高度爭議。總統府出面滅火,盼勿過度解讀,在野黨不必對號入座。而總統府官網上的通稿,「打掉雜質」4個字也憑空消失。綠營越是替賴總統洗地,越突顯「打掉雜質」正是他的「真心話」。
驅逐陸配,「洗滌人心」與「打掉雜質」的起手式?
別忘了,賴清德在上任之前,就曾宣示「洗滌人心」是其要務之一。好為人師的賴清德,每每化身為歷史老師,其實都是在進行潤物無聲的歷史解構與虛構工程,去(2024)年的「1624史觀」、「祖國論」,再到今(2025)年選在同一天紀念歐戰勝利80周年和八田與一,再到「團結十講」第一講的台灣歷史論述,其拆解歷史為其「台獨」欲念服務的一堂堂歷史課,無不令人嘆為觀止,卻又讓人見識到其利用政治權力「洗滌人心」的高度執拗。
從行政院官網將漢人人口表述為「其餘人口」,再到賴清德親口說出「打掉雜質」,人們越發清楚賴政府到底想做什麼,等於毫不避諱地烘托出「大罷免」的深層目的,恐怕不只是為了要奪回立法院的多數席次,而是要藉由一次又一次的內部清洗,打造一個純淨的「信賴」社會。由此也可看出,何以賴政府無視各種反對意見,也要把網紅陸配驅逐出境,又不斷拿陸配的戶籍與在陸台人的身分來開刀,種種作為即是其「打掉雜質」的起手式。
事實上,面對賴政府肅清異己的作為,社會上早有質疑其「法西斯化」的聲音出現。可是當德國等歐洲國家駐台單位出面,把希特勒(Adolf Hitler)與猶太大屠殺當成「民主人設」的「避雷針」,從而達到替賴政府擦脂抹粉的政治效果後,「洗滌人心」與「打掉雜質」似乎也得到了西方「友盟」的背書或撐腰,反而讓台灣社會失去了從歷史得到警惕借鑑的反省能力。
紀念歐戰,卻無法從法西斯主義與軍國主義學到教訓
儘管如此,「歷史老師」賴清德,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無法從歷史得到教訓,甚至還有重蹈覆轍之嫌。美國著名的精神病學和心理學家羅伯特‧利夫頓(Robert Lifton)在其名著《納粹醫生》(The Nazi Doctors: Medical Killing and the Psychology of Genocide)即指出,當極端生物醫學與政治極權主義合構為如同黑洞一般的意識形態時,一旦被指認為「劣等民族」的群體,便等於「不值得活著的生命」之同義詞,眾人更加深信「清潔世界的必要性」。
一位納粹醫生為惡名昭彰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取了一個生理學的名稱──「世界的肛門」,專門排放納粹統治下的「廢料」,邁向「重塑人類」的終極目標。納粹政權眼中的「廢料」,跟賴總統口中的「雜質」,究竟有何不同?光是思考這個問題,便讓人不寒而慄。賴清德總統高調紀念歐戰勝利,不能不面對人類理性與民主政治的黑暗歷史,否則只會顯得格外虛偽。
二戰時期的亞洲,日本軍國主義的思想根源來自於福澤諭吉。福澤諭吉將人類粗分為「野蠻」和「文明」,再細分為「渾沌」、「野蠻」、「未開」、「文明開化」等4類,並進一步將人類社會發展階段,區分為「野蠻社會」、「半開化社會」、「文明社會」3個階段。在這位日本的「啟蒙思想家」看來,「支那人思想貧乏,而日本人思想豐富」,因此力主對中國開戰,論斷中日甲午戰爭為「文明」與「野蠻」的對抗。
被印在壹萬圓日鈔上的福澤諭吉,與台灣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當年日軍征台,面對蜂起的抗日運動,日殖當局之所以採行殘酷的軍事鎮壓和討伐,也是因為福澤諭吉主張,日本要的是台灣這塊土地,不要台灣的「土人」,凡敢反抗者,應予誅殺殆盡,好讓日本人移民。已故日本研究權威學者許介鱗曾撰文強調,為了向西方「假裝」日本是「文明國家」,福澤諭吉不僅會不擇手段地捏造和歪曲史實,還會透過「愛國心」作祟,拋棄一切東方的仁義道德。
團結破功,該打掉的是顛倒扭曲歷史之後的「雜質」
對日本文明欽羨至極的賴清德總統,難道也深受福澤諭吉之啟蒙,要跟日殖當局除掉反抗的台灣「土人」一樣,打掉今天台灣「不信賴」的「雜質」?從法西斯主義與軍國主義對人類造成的慘劇來看,做為賴清德總統「洗滌人心」進階版的「打掉雜質」,之所以使得社會上相當一部分的「其餘人口」感到如此不安,絕非空穴來風,而是有跡可尋。
賴總統的「團結十講」才進行到第二講,就已經讓「團結」徹底破功,「打掉雜質」一說,是否意味著唯有「信賴者得永生」,至於「不信賴者」的下場呢?細思極恐。綠朝及其側翼們對於「打掉雜質」的各種開脫,證明了賴總統的「真心話」,已讓人們看清了其唯我獨尊的真面目,反感乃至抵抗的野火完全被他親手點燃。
如果「團結」真是賴總統念茲在茲的方向,與其耗費時間站在講台上,像一個居高臨下、頤指氣使的說教人,不如好好的讀通歷史,以史為鑑,莫讓悲劇重演。賴總統真正需要打掉的,是其心中因錯讀、顛倒歷史而來的「雜質」,以及讓人民惴惴不安的泛起沉滓。
*本文經風傳媒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