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獨工作者」一堂不及格的「中華民國憲法」課(風傳媒)

「台獨工作者」一堂不及格的「中華民國憲法」課(風傳媒)

賴清德總統不愧是「災難級演講者」,他的「團結國家十講」,進入第三講,果然又出包,別人是「無三不成禮」,他是「有錯必接二連三」,好處是,他的「必出包」讓「團結十講」的直播流量翻倍成長,人人都想從中抓出一、二調侃之,嘲駡之,這一回更厲害,因為他談的是「憲政制度」,社群網路各路人馬都開起了「憲政史小教室」,中華民國制憲史從頭說─也好讓總統知道他的憲法課上得有多麼不及格。

賴清德錯大了!台灣人當然參與制憲

賴總統花了三分之一的時間,舖陳台灣七次修憲(憲法增修條文)的重點,雖然有點像老奶奶的裹腳布,但曾為國代並參與修憲,賴清德捨不得不表揚自己這段「資歷」也情有可原,更何況七次修憲是「台獨論者」、「台灣主權優先論者」、乃至「台灣命運共同體」主張者(包括前總統李登輝)的「理論基礎」;諸如總統直接民選,就是全民意志的展現,就是「國家主權」的表現;比方凍(廢)省,彷彿沒有「台灣省」,「台灣(省)是中國的一部份」就不成立。

七次修憲,這部「憲法增修條文」已經不是「中華民國憲法」的衍生,而是「新創」,代表的不是「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憲政架構,而是代表二千三百萬台灣人「共同的民主意識」;用白話文講,因為這七次修憲都是由人民選出的國大代表直接主導,和中國大陸(民意)不相干,這是台灣人民的共同意志─不包括大陸地區,增修條文第一條開宗明義─「因應國家統一前需要…」,既保留了「統一」的安全閥,又能一腳把中國大陸踢開,從此,中華民國既「在台灣」也「是台灣」,如今則完全可以「中華民國台灣」視之。

這樣的論述符合台獨論者的意向,國民黨也甚難辯駁,畢竟國民黨是六次修憲的主導者,第七次修憲則是任務型國代複決立法院提出的修憲案,當時立法院國親亦佔多數;尷尬的是,賴清德拉到五五憲草(一九三六年),因為抗戰拖了十年,一九四六年才通過中華民國憲法,而不論五五憲草或一九四六年通過的中華民國憲法,「台灣沒有派員參加」,直到七次修憲,台灣人民才是「修憲主體」。

賴清德錯大了!台灣人當然參與制憲,而且是十八人代表團。

賴清德容人容黨之量,甚至不如蔣介石

五五憲草是是國民黨憲法起草委員會草擬,反映的是國民黨主張,當年台灣還是日據(治)殖民地,如何參與?抗戰勝利,制憲國大有區域選舉、有職業選舉、甚至有特種選舉(淪陷區政府指派)、還有一九三六年時選出的國代資格繼續有效,而「重回中國」的台灣,則是新選代表與會,由各縣市議會選舉再由省參議會投票,固為間接選舉,但對比大陸地區亂七八糟的產生方式,台灣制憲國代的產生堪謂進步且文明,賴清德認為他們不代表「台灣民主」,省議會最有名資深議員的李萬居、曾任立法院長的黃國書、台灣第一位女外科醫師謝娥、乃至二二八受難者黃七郎、林連宗…等,都得爬起來大駡,「不識先輩的豎子」。

五五憲草在後來的政治協商會議被批評盡乎體無完膚,才會有「政協憲草」,儘管政治協商會議破局,共產黨和民盟等第三勢力最終退出制憲大會,但制憲國大通過的版本,依舊是由張君勱執筆「以五權之名行三權之實」、具政協憲草底色、周恩來如獲至寶、蔣介石一度日記裡痛駡「…竟訂定此一違反總理革命之原則,真使人啼笑皆非,欲哭無淚矣,為之奈何!」却又慶幸「若非當時修正《五五憲草》,如其原則一仍其舊,則不僅為中共所詆毀,即各國更認為國民政府真欲製成法西斯憲法,為世疑懼。為害之大,無可比擬…」,相對容納各黨派意見的版本。對比賴清德要「清洗」立法院在野政黨,其心胸比會後悔、憂心被駡成法西斯的蔣介石,可能更侷限。

 

*本文經風傳媒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