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風暴動地起 經濟危機烏雲來(中時)

關稅風暴動地起 經濟危機烏雲來(中時)

今年是很特別的一年,看上半年台灣外貿、訂單兩位數成長,經濟表現似乎不錯,然而這個不錯多有虛幻,因為畏於川普的對等關稅,全球提前備貨的需求湧現,台灣因此獲得超乎預期的訂單,因此上半年出口成長25.9%,創下近4年同期最高,上半年的經濟成長也達到5.35%的高水準。

下半年出口陷困境

然而,這個成長動能是否能延續至第3季、第4季呢?目前看來應該是沒有辦法,何以不能?原因有以下3點:第一、原屬下半年的許多訂單,為逃避川普的高關稅,已提前於上半年釋出,這等於是把下半年該出的貨提前於上半年出口了,如此下半年的需求豈能不萎縮?出口當然不可能再延續上半年的榮景。

第二、川普的對等關稅90天寬限期於7月9日到期,他宣布延後至8月1日實施,並公布第一波適用新稅率的14個國家,其中包括日本、韓國課徵25%。對等關稅正式啟動將陷全球於巨大風險,會發生什麼情況?以1930年代美國的《斯穆特─哈里關稅法案》(Smoot-Hawley Act)而言,美國為保護自家產業將關稅稅率調升至60%,結果非但沒有讓自家產業振衰起蔽,反而引起關稅戰爭,讓隨後4年美國、歐洲經濟陷入大蕭條。

川普的對等關稅和《斯穆特─哈里關稅法案》如出一轍,如果我們相信市場法則,相信低關稅、自由貿易會引來繁榮,那麼我們也得小心,高關稅、保護主義將引來蕭條,1930年代的《斯穆特─哈里關稅法案》可謂前車之鑑。

第三、新台幣匯率由川普提對等關稅時(4月2日)的33.1,升至7月3日的28.8,反映3個月來出口業者每收入1美元所換到的新台幣少了4元,如果收入1億美元,就損失了4億台幣,非常可觀。這非但會減損業者的獲利,業者也將失去搶單的價格優勢,讓下半年出口雪上加霜。

綜合以上3項因素,下半年可謂烏雲蔽日,而台灣出口依存度高達60%,這意思是我們的GDP有60%來自出口的貢獻,當全球貿易走疲,台灣所受到的衝擊將是最大的。在產業關聯表的連動下,無一倖免,依主計總處預測,下半年台灣出口將落至-3.2%,經濟成長率也將降至1.0%,如果把近日新台幣大幅升值因素考慮進來,下半年的風險更大,能否達到主計總處的預測數,還在未定之天。

提早因應穩定經濟

在今年之前,半個世紀以來台灣曾有3個年頭上、下半年經濟成長懸殊:第1次是1974年的國際石油危機,上半年經濟成長5.2%,隨著通膨率飆升至47%,1元鎳幣、5角銅板的價值已超過面值,鎳幣、銅板悄然自市面消失,逼得政府只好發行1元、5角的紙幣應急,在停滯性通膨的衝擊下,下半年經濟幾近零成長。

第2次是2001年全球網路泡沫破滅,前一年底政府還樂觀的公布經建目標,認為這年經濟成長可達6.1%,不料情勢逆轉,每況愈下,下半年情勢益疲,創下50年來台灣首次經濟衰退,跌破一堆專家的眼鏡,經濟之難以預測於此可知。

第3次是2008年的金融海嘯,上半年雖有美國「次貸危機」陰影,台股仍由年初7900點漲至5月的9000點,渾然不知風暴將至,預測機構持續上修全球經濟成長,不久,風暴漫天蓋地而來,台灣經濟成長由上半年的6.7%降至下半年的-4.4%。台灣今年將出現第4次上、下半年懸殊的走勢,下半年走疲已無懸念,只是在川普多變、世局莫測、戰火連綿下的天空,烏雲已愈來愈多,局面比前3次更加複雜。

目前台美關稅即將揭曉,一般評估不甚樂觀,日韓被課25%關稅,台灣會更好嗎?「北風動地起,天際浮雲多」這是元好問《并州少年行》的詩句,以之形容當前渾沌而動盪的政經局勢再恰當不過。賴政府千萬不要以為上半年的熱絡景氣會延續到下半年,而輕忽此一危機。當川普的北風動地而起,就代表風暴已離我們不遠,政府要以因應1974年、2001年、2008年3次危機的經驗,盡速規畫振興經濟、促進就業、穩定物價等方案,讓人民所受衝擊降至最低程度。

 

*本文經中時授權轉載,原文連結: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50708004039-262101?chdtv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