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性仁(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中國大陸早已有大肆操辦各項活動的準備,相關安排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5月訪俄後開展,各項活動及研討如火如荼舉辦,也引發外界關注。而台灣的賴政府對於抗戰如如不動,沒有任何的表示,雖然兩岸對抗戰史觀的詮釋不一樣,但對兩岸受難的同胞來說,需要的是撫慰,弘揚的不是反日,而是反軍國侵略主義,適逢大陸有多部愛國主義的電影上映,站在和平理性主義的角度來看,還原歷史真相,勿忘歷史傷痛,記取和平安康的社會經驗價值,恐怕是更為重要的事情。
台灣對於抗戰的計算是8年,大陸是14年;日前據新華社報導,習近平在百團大戰紀念館表示,「七七事變是全民族抗戰的開始,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百團大戰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抗戰的意志和力量。」習近平又說,「我們堅持14年抗戰,作出了巨大犧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孩子們要爭做民族的脊樑,一定要把我們國家建得強盛起來,要為全世界的和平作貢獻。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未來是屬於你們的。」習近平並告訴被安排在百團大戰紀念館大廳與其互動的大陸青少年學生,「希望你們好好努力、奮發圖強,做一個堂堂正正、光榮自豪的中國人。」這段談話與台灣多數詮釋有所差異,抗戰究竟是國民黨的功勞大還是共產黨?答案相當清楚,這是一個老問題的爭議。
無庸贅言,抗戰對國軍來說付出了老本及慘痛代價,8年浴血抗戰是由是國民政府領導中華民國軍民英勇奮鬥的成果,在於當時全體軍民同胞,秉持國家至上、民族至上;軍事第一、勝利第一;意志集中、力量集中的精神總動員,在共同目標之下,朝野一心共赴國難,形成一股莫之能禦的力量,進而得到最後的勝利。只是在民進黨執政下,出於政治考量,不再緬懷與強調對日抗戰及培養堅苦卓絕的民族精神,但抗戰確實是中華民國付出極大的代價與努力。
與其陷入過去抗戰功過的爭諉,倒不如在人道主義及理性和平的精神下多費心,因此應該強調的是,當民進黨政府刻意迴避抗戰紀念,當然這與皇民化的心理情結及追求台獨的政治邏輯有密切的關係;民進黨政府要徹底切斷台灣與中國歷史的聯繫,豈會紀念抗戰?民進黨要抹除1949年以前的中華民國記憶,要淡化及醜化國民黨的所作所為,並為其台獨論述建立基礎。而在於曾經領導對日抗戰的中國國民黨,是否有能力在歷史上找回事實真相的歷史敘事權,這才是真正的關鍵。
如果台灣完全沒有紀念抗戰活動,無疑地大陸方面正好可以大肆紀念,台灣方面既失去話語論述權,更喪失作為中華民族一份子所應具備的歷史任務及使命;當中國大陸耗資耗實拍攝相關抗戰電影,台灣除了過去的愛國主義電影外,我們更應該做些什麼,不要讓台灣失去人道主義及反對侵略之和平理性主義的角色。
總之,當台灣藍綠都放棄對抗戰的歷史敘事權,也就等於放棄主張的正當性。那麼,中國大陸自然搶先爭取對抗戰的論述,全面強化對孫中山精神與整體中華文化的詮釋與緬懷。當兩岸對抗戰史觀越趨於一致,兩岸合作的機會就越大,兩岸不必糾結在歷史苦難的漩渦當中,歷史是不停地往前進,原地打轉或糾結在歷史情境中都無助於未來向前發展,但歷史絕不能遺忘。
因此,大家所應當展望的是對未來,如何反對侵略主義、軍國主義、霸權主義及法西斯主義復辟,恐怕才是問題真正的重點。我們絕不希望再看到有任何軍國主義及侵略主義復辟,否則這將是中華民族的整體悲哀與災難。
*本文原刊登於中時,經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