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溺大罷免 救災能力大破功(中時)

沉溺大罷免 救災能力大破功(中時)

近日民調顯示,賴總統的施政滿意度出現滿意與不滿意比例的黃金交叉。滿意比例跌回4成,僅約等於去年大選的得票水準。究其原因,人民除了對兩岸關係緊繃感到失望,對大罷免掀起的嚴重對立和社會獵巫反感無力;所謂的團結十講破綻百出,硬塞台獨史觀的斧鑿斑斑,都是人們對賴政府離心離德的原因。而丹娜絲風災後,民進黨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團隊應對乏力,視察態度倨傲,非要與人民爭口舌之快,種種行狀,更顯露出當前賴政府執政風格的短板。

總統教訓災民 有失身分

問題的根源,可能和賴清德遲遲未進入當總統的角色有關係。不論是在災民抱怨手機網路信號不通時,硬要以「郭國文有啊」答非所問;還是在災民期望國軍幫忙清理家園時,甩出一句「不能都靠國軍」的冷漠回答,加上「國軍不能進入民居」的法匠台詞,都顯示出即便當了總統一年多,賴清德的心態似乎仍與立委、市長或院長無異。

只在乎自己在質詢台上或鎂光燈前是不是有哪句話落了下風、讓對方搶了先機,而忘記自己現在是國家的最高領導人。當他出現在災民面前時,代表的應該是整個政府傾聽民瘼的謙卑姿態,該傳達的是安慰人心的溫暖訊息。但賴總統卻把這樣的場合當成辯論賽,連災民的電話能不能通,都要牛頭不對馬嘴地辯上一嘴。當年邁的災民期盼有人能協助重新安置被吹散的屋瓦時,賴清德只冷淡地說聲「這要自己爬啦」,又教訓民眾一通不要只會等待國軍,「否則那一天來了怎麼辦」的大道理。

在馬英九主政時期,兩岸關係相對承平,海空域緊張不若如今。因此馬政府把重大災害救助正式列為國軍任務,當時也並非完全沒有爭議。如今,台海緊張程度數十年來未有,海空防衛縱深被壓縮至直抵24浬線處。國軍保衛家邦、頻繁應對共機共艦活動的戰備壓力,人民當然看在眼裡。而丹娜絲風災後,適逢今年超長的漢光演習啟動,大批部隊均在演訓之中。救災動員能力有限,也是國軍的非戰之罪。

但是這些局限,本來都可以由相應的負責官員婉言說明,或由地方首長與在地部隊主官循管道機制溝通,看能否酌情協處。而不是由賴清德親自潑下一盆冷水,就以為能澆滅災民的苦楚。要知道,人民之所以遇到天災地變時能想到部隊、能燃起希望國軍來幫忙的心中燭火,是因為人民對這支軍隊有信任、有感情。台灣人民也都還記得過去許多軍民互助、同蹈水火的感人畫面。如今丹娜絲造成中南部水患綿延,農損慘重,多少人的家園亟待整復。這時人們向國家領導人暨三軍統帥請願一下盼望軍隊馳援的心情,為什麼賴總統就不能敦厚傾聽,反而還要教訓民眾一頓排頭呢?

國軍支援遭拒 政治掛帥

當年四川震災時,大陸時任總理溫家寶一席「是人民在養著你們,你們自己看著辦」的話語震動宇內,最後推動大陸軍人冒險搶進災區救援。而在民主化的台灣,身處困境的人們對軍隊官兵寄予一點心理寄託,難道如此不可得嗎?

這次風災,還讓賴政府念茲在茲的社會韌性準備大破功。一年來,為打城鎮戰所準備的種種陣仗震天價響,但這次光是沒有炮火、沒有敵軍的風災,就已盡顯準備的硬功夫不足,資源投入的方向錯誤。社福維生與物資配送系統空轉,能源基礎設施屢修屢斷,領受官方大筆補貼的黑熊學院等親綠民團在救災現場消蹤匿跡,花了不少錢建置的防災APP也未見實效。

反倒是曾任參謀總長的霍守業,在3月底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上的建言一語成讖。在考察完當時於台南操演的城鎮韌性演習後,霍守業就直言,建議先從地震、風災等狀況的處理做起,再推展到重要設施遭受恐攻,讓大家逐漸習慣,最後才來演練發生大規模戰爭時如何應對。否則,演習的魚貫列陣恐與戰場實況出入甚大。

4個月不到,霍守業的警語果然應驗。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的種種策畫,被證明完全是政治目的掛帥、認知作戰優先,對此次風災應變中的預警作為、基礎設施備援、環境韌性評估和全社會民力的組織協調動員毫無貢獻。執政黨全心沉溺大罷免,政府救災能力大破功。台灣人的苦頭,何時才是個頭?

 

*本文經中時授權轉載,原文連結: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50715004339-262101?chdtv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