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久、態樣多元化的「漢光41號演習」接近尾聲,號稱「沒有劇本」,其實不但有劇本,更是一齣由國家領導人親自主導的「政治秀」,終極目標是要助攻大罷免。高張力的演習經過沉澱後,如台北市長蔣萬安所言,只有真正的團結,才能打造韌性,團結來自於「一家人槍口絕不對內」的共同信念,為台灣未來點亮一盞明燈。
政治化 凌駕軍事專業
今年的漢光演習不但從5天4夜延長到10天9夜,演習場域從外島、海上、灘頭擴散到各都會城鎮的街頭、社區,模擬敵人已經攻打到家門口了,令民眾不寒而慄。賴政府就是要透過製造恐懼,堆疊兩岸敵意,將反共護台、抗中保台喊得響亮,其後遺症卻是台灣民主從此逆向而行,台海兵凶戰危永無安寧。
漢光演習是國軍年度例行性軍演,傳統上都是由國防部與參謀本部主責,今年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賴清德由上而下親自主導,強調漢光演習和「城鎮韌性演習」的重要性,他甚至預先錄製「國軍精神戰力專案教育」勗勉影片,為投入漢光演習的國軍加油打氣,他對漢光軍演的熱衷與投入,創下國家領導人紀錄。
經過延長的漢光演習結束後,緊接上場的就是726大罷免投票關鍵時刻,兩者無縫接軌,顯然是經過精心設計,凸顯了賴政府與民進黨為了大罷免,不惜動用三軍,以軍演為名,達到「軍事服務政治」目的。
軍事演習主要目標在加強訓練與戰備,提升精進國軍官兵個人戰技;模擬真實情境,確保各單位對潛在衝突與行動的準備與應變能力;對軍隊進行結構性檢測,包括指揮、管控、通訊系統與供應鏈。大規模軍演也蘊含政治意義,透過展現軍力,發揮威懾效應。另外,模擬天然災難救助,人道行動等也被納入各國軍演的範疇內。
今年漢光演習特別採極限練兵方式進行,也就是沒有事先的範本,以大規模實戰化演練進行,目的是讓全體國軍拿出平時訓練的成績。但颱風丹娜絲吹破了賴清德的政治泡沫,賴清德勘災第一時間的反應暴露了他的政治議程與企圖凌駕軍事專業。
去年7月的「漢光40號演習」,由於颱風凱米來襲而提前結束,演習部隊就地轉換任務投入救災。而今年只看到賴清德冷血地告訴需要援助的年長災民,「不能什麼事情都靠國軍」,且「法律也規定國軍不能進入民宅」。事實上,根據《國防法》、《災害防救法》,乃至參考各國軍演範本,國軍參與救災不僅依法有據,更是法定使命。同樣的漢光演習、同受颱風影響,賴清德的心態與決策在一年內判若兩人,無非因為漢光41號演習被政治化。
搞對立 止戰而非引戰
諷刺的是,當政府與國軍連一個局部性的颱風丹娜絲都舉足無措,還要奢談強化韌性;面對蔣萬安當面挑戰,只有真正的團結,才能打造韌性,槍口絕不能對內;賴清德只能以僵硬的「反共」、「反併吞」、「護主權」、「護民主」回應,毫無同理心,等同默認大罷免目的就是要「打掉雜質」。
今年演習想定由「灰色地帶」襲擾情境開始,依序展開平戰轉換及備戰部署、聯合反登陸、濱海暨灘岸戰鬥、縱深防禦與持久作戰等五大作戰階段,過去國軍作戰構想強調「決戰境外」,不希望將戰爭帶入本土,降低人民財產損害,現在被反登陸及城鎮作戰取代,要進行城市保衛戰、焦土戰,企圖展現捍衛決心與提升人民危機意識,然而脫離現實、具有政治動機的軍演,無助提升戰力,也難以產生威懾作用。
所有熟習軍事與兩岸事務的學者專家都認同,中共現階段對台灣仍以灰色地帶戰術為主,和平統一為最高原則,兩岸人民也體認,同為一家人,不搞敵對、仇恨,杜絕戰爭才是唯一選項。但賴政府幾乎斷絕所有可能溝通管道,一味加強整軍備戰,準備做最後的生死存亡保衛戰。
國軍官兵全力投入戰備訓練,不分日夜執行漢光演習任務,必須予以肯定,國軍加強戰備的真正目標在於避戰、止戰,而非叫戰、引戰。賴政府假借團結國家之名,不惜一切要讓大罷免成功,若軍隊也淪為政客操作工具,侵蝕國軍中立超然立場與專業精神,不但與民主逆向而行,台海安全形勢將更加動盪不安。
*本文經中時授權轉載,原文連結: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50718003493-262101?chdtv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