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顧立民(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博士)
民主選舉產生的總統以仇恨踐踏民主
賴清德總統說:「台灣的民主從來不是靠仇恨動員」、「自己始終相信,民主的紛爭,要用更大的民主來解決。」但從民進黨的發跡史可以清楚發現,這個黨長期以來就擅長製造切割對立與相互仇恨,從以前的本省人與外省人,外來政權與本土政權,老年人與年輕人,軍公教與其他群眾,乃至於現在的親中與抗中、青鳥與小草。民進黨每一次都是靠著仇恨動員取得政權。所謂的團結、和解,不過是這群既得利益者掌權後的場面話,永遠只是一個形容詞,而不會變成一個動詞。
賴總統口中的「團結」更像是共產黨人口中的「和平就是徹底消滅對手」,當一切非我族類的「雜質」被清除後,內部不就「團結」了嗎?
賴總統一面高舉「民主」口號,另一面卻公然說出「不是表決多數贏就可以了」,身為民主國家的領導人,腦中竟然充斥著反民主的思想,怎不令人驚恐。但從賴清德以往的表現,口出此言倒也不令人意外,他在擔任台南市長時就因為個人的好惡,悖離民主與法治原則,率領市府一級主管兩百多天不進議會備詢,縱使遭到監察院立案彈劾,仍無絲毫悔改之意。
現在作為「雙少數」的國家元首,他仍然無視於六成反對民意的監督,對立法院多數通過的法案、預算案,乃至於公投案(廢死公投),授意行政部門用盡一切的政治工具及手段,不斷的聲請覆議、釋憲、緊急處分、撤銷,透過鋪天蓋地的謊言宣傳與政治作秀,讓代表多數民意的反對黨立委無法順利履行職權,癱瘓國會運作。尤有甚者,在所謂的「團結十講」中再度舉起仇恨大旗,把反對他和民進黨的大多數民眾貶低為「雜質」,表示要透過罷免來「打掉雜質」,守住民主鋼鐵般的意志。
大罷免戳破了民進黨「假民主」的國王新衣。
當在野黨的支持群眾發動「四二六反獨裁」集會時,賴總統與其支持者以「民眾能上街頭抗議就不是獨裁。」加以駁斥,同時藉此凸顯民進黨治下的台灣仍然是個「民主」國家。但我們不要忘記,「假民主」一直存在於現今的世界中,它外表看似民主,但骨子裡卻充斥著反民主的基因。例如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他們和台灣一樣有著定期的全面選舉制度,有反對黨,也有權力分立的憲政體制,同時也有相當程度的集會結社、出版及言論自由,大多數人也認為他們「應該」是民主國家。
實際上新、馬兩國政府透過選舉制度設計、法令制定與解釋等方式,相當程度確保執政黨可以長期掌握政權,政黨輪替雖然存在於憲法中,但實際上難度極高,而民眾的言論自由也被不能任意批評政府這條紅線所限縮。因此,在「自由之家」歷年的評比中,這兩個國家長期被評為「部分自由」。因此,僅有民主的外表(例如上街頭抗議)並不足以作為真正民主的評價標準,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執政者是否願意切實遵守民主的各項原則,並將之落實在政治運作中。 (相關報導: 「賴清德為何把反對者都當雜質?」黃國昌:不要以為有隨扈就能迴避問題 | 更多文章 )
民進黨及其附隨者在2024年大選喪失立院多數後,就已暗中策劃發起大罷免。隨著支持與反對雙方的戰況愈演愈烈,先前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民進黨也不演了,公開表示民進黨就是幕後的操控者,所謂自主的公民團體不過是扮演著白手套的角色。
目前全球僅有極少數國家有罷免國會議員的制度設計。如英國在2015年通過的「國會議員罷免法」,明定國會議員必須符合下列三項條件之一者始可發動罷免:
在英國因犯罪被定罪判刑監禁或被命令羈押且上訴期限屆滿。
不良行為被下議會暫停職務十個會議日或其他期間十四日以上。
違反國會標準法規定,提供虛偽或誤導性津貼申報資料而遭定罪。
換言之,必須是有顯著惡行劣跡且遭司法定罪或國會懲處者,方可列為罷免對象。但是,民進黨發動的大罷免顯然不是這麼一回事,國民黨36席區域立委無一例外被發動罷免,最後有31人進入投票階段,這已經不是正常民主程序的罷免,而是只有集權國家才會出現的,剷除異己式的大清洗。
如果細看一下罷免理由,國民黨立委基於法定職責執行的審查預算、制定法案、監督施政、強化憲法解釋等作為,在民進黨與青鳥們的惡意扭曲宣傳下,全部成了罷免的罪狀,更別提那種「罷免XXX,就是救台灣」、「XXX是中共同路人」等低級至極的污衊潑糞口號。近來許多反對罷免的群眾自動自發走上街頭宣傳表態,主要就是看不下去民進黨這種「選輸就翻桌」的地痞惡霸作風,綠營口中實踐民主精神的「大罷免」,恰恰戳穿了他們「假民主」的國王新衣,暴露了想要獨攬大權的野心。
大罷免恐成為民主式獨裁的第1哩路
威廉·道布森在「獨裁者的進化」一書中提到,現今的獨裁者已不再用警察國家、武力鎮壓等方式對付群眾;他們以各種合乎法律的稽查搜索(如查稅、約談等)取代大規模逮補;容許若干小規模媒體(通常是報紙)存在,給予民眾有限度的討論空間;也瞭解贏得一場表面上看起來有競爭的選舉,要比公然舞弊來得更好;他們也經常在各種場合大談民主、自由、正義與法治,但從未真心想要全面實踐這些價值。
美國開國元勳傑佛遜總統有兩句名言警句:「自由的代價是永恆的警覺。」、「民主政治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約瑟夫·奈伊在「強權者的道德」一書中提到領導人的謊言時說:「危險的是,領導人告訴自己,他們說謊是為了追隨者好,但事實他們只是為了政治或個人的權宜方便而說謊。」
執政手法極具爭議的已故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有一句名言:「我的朋友,榮華富貴;我的敵人,司法伺候」
而馬來西亞在馬哈迪統治期間,民間也流傳一則笑話,說「巫統」的英文縮寫「UMNO」真正代表的意思是:「馬哈迪治下無異議」(Under Mahathir No Opposition)。
這些警句與實例,都是在警示我們,千萬不能過度信賴領導者,更不應該坐視,某一個政黨獨攬所有權力,而缺乏對應的制衡力量。以賴清德強勢的從政風格,以及這一年多來民進黨動輒以憲法法庭、檢調機關與行政部門,作為迫害對手工具的事實,我們絕不能天真的以為民進黨想要掌握國會多數,不過是想要多撈點權與錢而已。如果一個國家元首跟他領導的執政黨,在「雙少數」的情形下都敢如此肆無忌憚的運用手中的權力,對反對黨進行大規模的搜索、羈押與抄家滅族式的罷免,當他們有朝一日掌握最後唯一可以發揮一點制衡作用的立法權時,還會容許反對黨再有不同的聲音嗎?
人民還能完全享有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而不會因言論被約談、入罪嗎?中華民國還會是一個「完全自由」的國家嗎?
當年希特勒以國會第一大黨領袖在1933年1月30日依據憲法被任命為總理,組成聯合內閣時,大多數德國人以為這不過又是另一次的政府改組而已;當納粹黨在同年3月5日大選獲得43.91%選票,並聯合其他政黨通過「授權法」時,許多德國人仍未警覺那次選舉將是他們最後一次的民主選舉,等到他們覺悟時早已為時晚矣!賴清德當然不是希特勒,民進黨也不是納粹黨!但在當前的台灣,集權獨裁的邪靈,已經在上空悠悠盤旋,等待著7月26日的罷免投票結果,只要「大罷免,大成功」,那邪靈便會迅速披上民主的外衣,以民主的形象,掌握一切權力,用有形或無形的脅迫及威嚇手段,讓異議者噤聲,建設起一個「純淨無雜質」的「民主台灣」!
*本文原刊114/7/24風傳媒,由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