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政府操弄的「大罷免」結果成「大失敗」後,大部份焦點與解析重點都在朝野政治勢力的消長與對政局的影響,但卻忽視這個結果對財經面的重大影響─賴政府是會如何因應、或是說對抗美國這個強盜。
距離川普訂出的7月31日「審判日」只剩幾天,如果在此之前未能與美國達成關稅貿易協議的國家,將從8月1日起課徵由美國直接決定的對等關稅,這個稅率肯定是非常高。台灣至今尚未與美國達成關稅談判協議,或是說:至少台美兩方都尚未對外公布談判與協議結果。政治性的說法是說要等大罷免之後再公布,以免影響與「干擾」大罷免。這種思維顯示的是:結果肯定對台灣不利,否則賴政府一定歡天喜地早早公布,讓其對大罷免加分。
在投票結果出爐是大罷免大失敗後,賴政府在國內的「政治動能」必然被削減,甚至如果用「新民意」的觀點看,賴政府的正當性都要減弱幾分,這是賴政府會因擔心與美國談判結果損害台灣利益過鉅,導致更削弱政治能量,而會對抗美國的「強盜行為」,還是因政治能量減少無能力對抗,只能由美國予取予求,就相當值得觀察與關切。
雖然賴政府對與美國談判內容、美方要求是「滴水不漏」,但有幾點可想見其要求必然對台灣利益有損。一個是台灣對美國的要求向來是照單全收、甚至逆來順受,從來沒有這種談判經月無法談成的情況發生,所以如此顯然是美方的要求台灣很難接受、吞下。
再來是觀察鄰國的談判情況、特別是日韓情況可供參照。在美國談判對象中,台日韓差不多算是「同一個等級」的國家:都是安全靠美國的親密盟邦(白話文講是更容易拿捏),對美國有高額貿易順差(所以川普覺得都A美國甚多),同時也都是外匯存底排名全球前10名屬高所得的已開發經濟體(所以肯定有更多錢可敲詐)。
日本結局出來了:關稅15%,更關稅的是日本要「投資美國」5500億美元,投資項目內容川普大總統可決定,而且投資獲利9成歸美國。韓國至今仍未能與達成協議,韓國方面的訊息是川普要求韓國成立4000億美元的基金投資美國,這個情況與日本雷同。台灣的條件應該與日韓類似,即接受川普一連串的投資美國(可能拿數千億美元外匯存底或國營事業埋單等其它方式為之)、且投資獲利9成歸美國,還有許多採購美國的承諾(農產品、能源、飛機、軍購等)之後,才能取得15-20%之間的關稅。
美國這些要求與條件其實跟強盜一樣,日本最後接受,一定程度上顯示二戰後,外界一直視日本為「不完整的國家」,這個看法並無誤,且日本至今仍是「不完整國家」。韓國的抗拒符合韓國人慓悍的印象,但最終能否扛到底仍有疑問。
至於台灣,無論賴政府如何誇口說台美關係空前好,或是如何高歌「民主同盟」的調子,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以交易為樂的川普眼中不會有民主同盟這種「空泛」的東西,台灣與美國關係再怎麼吹牛,肯定好不過日本、西歐那些盟邦,川普對日歐尚且如此對待,台灣能得到更好的對待與條件嗎?從內外的跡象來看,條件肯定不好,問題只在賴政府要對抗還是吞下:特別是在「大罷免大失敗」、政治能量與支持度下降後,賴政府是會選擇更堅定強硬的對抗美國的強盜要求,還是乾脆「直接跪」了?
或許,賴政府可借鏡取法加拿大、巴西等國家;在面臨川普無理惡劣的貿易打壓時,對抗而非屈從下跪的政黨與政客,反而可借勢取得更大的政治能量。更且以台灣的國家利益而言,接受與屈從惡劣的附加條件,其損害可能遠比高關稅傷害更深遠,賴政府審慎斷之。
*本文經風傳媒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