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28日晚上宣布,考量近日南部風災復原、與美對等關稅及區域情勢等,賴清德總統近期暫無海外訪問之安排,外傳賴清德擬於8月初訪問巴拉圭3友邦,順道過境美國紐約與達拉斯確定生變。緊接著726大罷免大失敗,賴政府外交又遭逢重大挫折,再加上美台貿易談判懸宕不定,三者之間連鎖效應,賴政府面臨就任以來最大危機與考驗。
過境美國遭拒 誤判形勢
《金融時報》與彭博社報導,由於正在進行的美中貿易談判及可能於10月底舉行的川習會,川普政府擔心節外生枝,拒絕了賴清德過境紐約的計畫。美國政府一貫立場是,台灣總統過境美國符合美國長期以來的政策與做法,即將展開的過境美國訪問臨時喊卡實在非比尋常。無論是賴清德自行決定時機不宜,抑或外電報導川普政府直接反對,對台灣整體外交與台美關係都是警訊。
巴拉圭總統貝尼亞於14日在台巴建交68周年活動中宣布,賴總統將於30天內訪問巴拉圭,當時外交部長林佳龍也在場。總統府與外交部一直沒有正式宣布訪問行程,後來陸續傳出賴清德將於8月4日過境紐約,並安排歡迎餐會,在訪問巴拉圭、瓜地馬拉及貝里斯後,賴清德在回程時將過境達拉斯,出席2025美國台灣形象展,由此看來行程都已經過詳細策畫與安排,就等待美方態度。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17日在被詢及賴清德過境美國時,只原則性重申完全符合美國長期政策與做法,強調訪客的安全、舒適、便利與尊嚴。總統府以南部風災復原及美國對等關稅為由取消,雖然真正原因仍不明朗,元首外交突然出現重大變化極不尋常,顯示賴政府外交團隊未能充分掌握川普2.0帶來的變局,誤判形勢,在不當時機做出錯誤決策。
自1997年前總統李登輝首度展開過境外交以來,台灣元首過境美國就被視為美中台三邊關係的重要指標,除了2006年,前總統陳水扁因美方只允許專機在阿拉斯加短暫停留加油,不能安排活動,決定取消訪問,在中共抗議之下,一般來說,台灣總統都能順利過境。賴清德去年11月底訪問馬紹爾群島等南太3友邦,是他總統任內第一次出訪,過境夏威夷及關島。比起陳水扁、馬英九與蔡英文3位前總統都是在就職後,掌握第一時間訪問中南美洲友邦,順道過境美國本土,賴清德的首次出訪相形失色。這次在登上美國本土前夕又出現變化,川普2.0美中台關係進入深水區絕非危言聳聽。
親美反中操作 兩頭落空
以達成美中大交易為終極目標的川普徹底迴避台灣議題,就是不希望台灣成為美中交涉過程中的障礙。華府甚至認為,中方立場漸趨強硬,除了雙邊關稅貿易外,北京可能要求美方降低在印太地區軍力展現,在台灣及菲律賓問題上明確表態。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目前正在斯德哥爾摩與中共副總理何立峰進行第三輪談判,除了再度延長關稅戰休兵期外,安排「川習會」將是重點,而台灣問題是川習會及美中談判溝通的政治基礎,對中鷹派人士擔憂亟欲完成美中交易的川普是否會做出太多讓步。
在賴清德計畫過境美國消息曝光後,大陸國台辦第一時間表示堅決反對美台之間進行任何官式往來,堅決反對賴清德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過境竄美」,中方也一定利用高層談判時機,向美方強烈傳達此立場。對川普而言,美中關係的重要性與優先順序顯然優於台灣。
賴政府在大罷免白熱化階段釋放總統過境美國消息,企圖出口轉內銷,以標榜「親美反中」及美台關係良好,為大罷免造勢加溫,但操作過頭,特別是在美方未確定同意前大肆渲染,犯了兵家大忌,結果美方不埋單,大罷免又大失敗,重創賴政府的信用與聲望。
除了國務院重申一貫立場外,川普政府到目前為止對賴總統過境美國保持緘默,不能排除未來在更適當時機過境美國。從這次川普政府的震撼教育可以充分看出賴政府的國安與外交團隊昧於國際現實,缺乏外交專業,卻熱衷將國內政治問題與涉外和兩岸關係掛鉤,結果適得其反,面臨內外交迫危機。賴政府應痛定思痛,嚴肅思考台灣最新民意所向及國家利益所在,展現福國利民作為。
*本文經中時授權轉載,原文連結: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50729003882-262101?chdtv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