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性仁(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就在第一梯罷免名單一席都沒罷免成功後,第二梯罷免從8月23日開始,針對國民黨立委馬文君、游顥、羅明才、江啟臣、楊瓊瓔、顏寬恒、林思銘等相對資深的立委,在罷團準備收手後的民進黨,自然就必須站在第一線,綠營在外部美關稅對台20%以及內部天然災害肆虐的情況下,賴清德的挑戰不可謂之不大,二梯次罷免值得深究,特別還夾雜著公投案。
首先,8月23日針對7位區域立委進行第二波罷免投票,並進行重啟核三全民公投。這除了是全民參與政治的重要時刻,也將影響企業計算勞工的出勤與薪資。根據相關法律規定,8月23日為「公民投票日」,經勞動部公告,指定為《勞動基準法》第37條所定應放假日。因此,投票日當天應讓勞工放假1日、工資照給,若強制勞工放棄投票權可能觸法。因此投票率或許也不會太低。
其次,民進黨立委王世堅於7月30日在中常會上,公開呼籲總統賴清德停止大罷免行動,此舉引發「青鳥」的強烈反彈。王世堅的言論引發綠營炸鍋,不僅黨內同志開炮,就連支持者也對他不諒解,其中立委王義川在X平台上表示,「黨主席已經下令所有黨公職全力投入南部災害復原,及823七區罷免行動。不服從命令的,滾啦!」內容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與王世堅開嗆柯建銘的時間點重疊,頗具針對性質。足見民進黨內部對於823七區罷免意見並不一致。
再者,就在曹興誠在粉專上分析罷免失利原因,還認了大罷免是民進黨請他推動。曹興誠表示可惜民進黨沒有掌握這樣的契機,一方面請我繼續推動罷免,一方面卻又拒絕我的建議。顯見曹興誠發展曹系心跡明顯,且並不買賴清德的帳。
至於賴清德表示823是背水一戰,並且黨主席已經下令,重點在於823的精準罷免;那麼若二次罷免仍失敗是否會辭職,柯建銘說「這不必問我,整黨一起來,不是一個人的問題」。精準罷免顯然針對特殊對象,而不是散彈打鳥,況且賴清德已經站在第一線,扛起成敗責任;足見賴清德並沒有記取第一梯大罷免的教訓。
我們可以這樣說,從一梯罷免的結果來看顯然無法突破同溫層,同時也未成功動員中間選民與泛藍以外的支持者,同時也沒有取得多數民眾的共鳴。另外,拍拍屁股就走就是罷團的寫照,鬧一鬧,搞一搞,讓台灣搞得烏煙瘴氣,然後拍拍屁股走人,不知其居心何在?
總之,回歸發起罷免的公民團體原先指控,藍委在立法院挾人數優勢施行「多數暴力」,並質疑藍委透過爭議法案「親共賣台」;而國民黨則批評「大罷免」是民進黨「選輸翻桌」的政治遊戲,呼籲選民「反惡罷」、「反獨裁」。誰的論述較有說服力,面對二梯的資深立委,親共牌能否發酵?個別委員服務績效,自然會影響罷免的結果。
職是之故,罷團的民意支持並不穩定,而藍白支持者危機意識強且凝聚力強,儘管罷免概念有一定論述吸引力,但對中間選民與藍營支持者來說,罷免就是亂政就是輸不起。
八月罷免案的成敗將影響國會權力平衡。此次罷免事件也引發廣泛討論,罷免是否過度泛政治化?民主制度是否應進行制度性調整?公投能否帶動罷免的投票率,都將是觀察的指標;如果罷免再度失敗,維持現狀的可能性高,藍白聯盟仍穩握立法院主導權;但賴清德執意大罷免不只會激化藍綠對抗,雙方動員強烈,且藍白聯盟策略明確整合動員資源阻擋罷免。而且還是整體氛圍導致社會更加分裂,中間選民的態度自然成為關鍵因素。
特別是,「抗中護台」的罷團被批評意識形態高於一切,甚至把非綠人士都打成「中共同路人」。這種簡化的二分法無疑是廉價粗糙的政治操作,這是難以成功的。
*本文原刊登於中時,經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