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施政無心 民眾只能無奈?(李武忠)

作者:李武忠(現為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 國際農企業高級顧問)

近來經常聽到政府官員大言不慚說謊不臉紅不僅雙標,甚至還理直氣壯教訓起老百姓。治水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事,治水之道,首在識水性、順水勢,自“丹娜絲”重創台灣後,重建進展遲緩,災民苦不堪言,凸顯出台灣在面對極端氣候帶來的強風暴雨,不僅預防性措施嚴重不足,救災也非常不到位;據《TVBS民調中心》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民眾對政府的救災表現,有高達58%的民眾表示不滿意。當外界質疑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編列2000多億治水預算執行成效時,官員不僅未能虛心檢討找出問題癥結所在,避免重蹈覆徹,卻還能自誇前瞻計畫已大幅減少淹水面積及加快退水時間,還要立即啟動千億治水計畫,來減輕民眾遭遇水患的「機會」與「損失」,也吃定在野黨不敢阻攔,民眾莫可奈何!

丹娜絲颱風除帶來洪災之外,各地的光電板也嚴重受損,模組破裂成堆漂浮,畫面震驚各界,也引來「山也太陽板、海也太陽板」的抨擊。官方極力澄清光電板主要材料為無毒的矽,不會污染土地或水源,是對環境友善的發電方式;卻未提及面對極端氣候帶來的天然災害威脅,台灣大規模的光電設施要如何應對!

目前國內不少光電板係採漁電共生模式,養魚是一種高效的生產動物蛋白質的方法,產量已超過了天然捕撈量,成為水產品的主要來源,高品質養殖水產品將成為全球消費需求的趨勢。然而根據研究顯示超過90%的水產品容易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例如水溫升高可能導致養殖場更多疾病,有害藻華爆發),所幸許多人已經意識到氣候變遷對水產養殖的影響,並積極採取措施來提高水產養殖的韌性。台灣本是全球重要的養殖地區,如今竟要拿1/4的魚塭(一萬公頃)來配合漁電共生政策,更是將台灣養殖漁業推向深淵,與國際漁業發展趨勢背道而馳!先前學者專家即一再提醒政府漁電共生存在的諸多問題和風險,在野黨民代也多次揭露,漁電共生案場多以電為主、養魚為假,根本掛羊頭賣狗肉,「乞食趕廟公」,卻一再遭相關部門漠視,不僅提出少數成功樣板予以反駁,強調可達到“1+1>2”的效果,還不斷標榜「養殖為本,綠能加值」。如今審計部也指出,農業部已查核案場約7成不合格,不合格主因係未落實養殖,且393案僅查核122案,對案場查核能力同樣不足,呼籲農業部強化查核機制,也透露出執行力明顯不足的重大缺失。目前公告漁電共生區位土地面積高達2萬982公頃,儘管實際申請設置的面積僅2636公頃,卻已經影響到國內養殖產量,顯然漁電共生不僅無法達到預期目標(2025年漁電共生推動目標設定為4.4GW),更可能影響到水產品對糧食的貢獻,也很難恢復。該運作模式仍存在:前期成本高、投資回收期長、缺乏基礎設施、相關基礎研究薄弱、更具效率的電池儲存方式、缺乏跨領域的大量科學數據支持、經驗和技術支援不足、缺乏對生態和環境影響研究和社會認可、廢棄太陽能板正確的回收和處置方法等等,政府施政未謀定而後動,邊穿邊改,致爭議不斷,卻未見主管部門虛心檢討,並提出具體解決方案,明顯失職失能,同樣無人問責!

近來國人極為關心的美國川普總統對全球發起的關稅貿易戰,對台灣可能帶來的嚴重衝擊,賴總統卻只告訴國人會持續談判爭取中,對於談判內容則以簽訂保密協定為由拒絕說明,對照韓日政府作法令民眾相當不滿;對台實際課徵稅率不是暫時的20%,而是「20+N(原有最惠國(MFN)待遇關稅稅率)」,政府卻說4月時已經公告,至於受影響的層面究竟有多大?這些受影響的產業以及民眾又該如何應對,政府官員全然未給出完備的方案,叫國人如何安心?尤其農業界特別關心的美國農產品進口關稅如何調降?迄今完全不知,讓農民惶惶不可終日!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把老百姓的感受當成重要信號,用具體行動回應民眾期待,才是「民心背向」,「社會盪平」,「國家興衰」的關鍵。如今在台灣民選的政府竟然可以全然不在乎民眾的感受,還反過來教訓民眾,或許只有等到失去政權的那一刻,角色互換、官員才會清醒!

*經原作者授權刊載,原始文章刊登於銳傳媒。https://vigormedia.tw/%E3%80%90%E5%B0%88%E6%AC%84%E3%80%91%E5%AE%98%E5%93%A1%E6%96%BD%E6%94%BF%E7%84%A1%E5%BF%83-%E6%B0%91%E7%9C%BE%E5%8F%AA%E8%83%BD%E7%84%A1%E5%A5%88%EF%BC%9F/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