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產突圍 兩帖特效藥(杜震華)

作者:杜震華(華梵大學特聘教授、中華貨幣金融協會理事)

台灣面臨的美國對等關稅,總算弄清楚是要「疊加」在原有的關稅上,台灣處境雪上加霜,尤其傳統產業更難面對龐大的關稅壓力,暫時歇業、放無薪假者比比皆是。財經出身的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也承認,工具機產業壓力大,政府會聚焦協助企業。

筆者日前建議,可由四大「慘業」──工具機、模具、塑膠製品、電子材料的公協會聯合東亞主要輸美國家,全面拒絕接受新增關稅,讓其由美國進口商承受、轉嫁美國的消費者。理論上合理可行,但有法律學者指出,這恐涉及《公平交易法》禁止的聯合行為,因該法不僅規範企業,也規範同業公會;即使涉及出口有例外規定,也必須事前申請。況且美國主張其公平交易法規對外有「長臂管轄權」,可能引發美國執法干預。顯然,結合東亞業界聯合抵制,理論雖可行但可能難抵叢林現實。

如果這個途徑不易,那麼要求政府對嚴重受創產業輔導和補貼,以度過最難過的時期,可能是短期間業者的唯一解救之道。在此期間,盡量開拓新市場、進一步深化原有市場,也是必須進行的自救。而如果夠幸運,經濟學界認為必然在美國引發的通貨膨脹後果,可能在3到6個月後發生,屆時川普政府若認知新關稅的確過高,會全面調降所有國家的關稅。如果能撐到這個時間點,受創產業會因美國關稅調降、進口需求量提高而重獲一絲生機。

部分能量較強的業者會思考進一步投資創新,以提升競爭力來獲得較高的議價能力,因此政府可提供低利或其他補貼協助這類業者。但相信會有部分業者感嘆不如歸去而退出市場。我們只能希望向上提升的業者夠多,盡量吸納退場企業的勞工;政府也應提出適合失業勞工的轉業培訓,讓轉業機制更有效地發揮效果。

另有兩帖特效藥,若執政黨認清現實、足夠努力,應可逐漸解決關稅問題:一是承認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讓北京不再杯葛台灣參加CPTPP和RCEP。若能成功加入這兩大經濟整合組織,台灣可以免關稅進入巨大的國際市場,可大幅彌補美國市場縮小的損失。而且,承認九二共識等同提高台灣對美談判籌碼,美國為了不讓台灣傾向北京,很可能會調降對台關稅,問題立刻化解。但若執政黨堅持意識形態,那台灣就必須繼續付出巨大經濟代價。

另一帖特效藥,是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內,提出各國簽署「機械產業協定」的建議,讓機械相關產品的貿易在簽署成員國之間免除關稅,類似目前WTO的《資訊科技協定》(ITA),以有效擴大機械領域的國際市場。但這並不容易,得透過有影響力的國家聯合提出,並爭取廣泛支持。

眼前是台灣產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時刻,產官學應集思廣益,為受創產業尋找出路才是。

*作者為「新故鄉智庫」國政顧問,本文原刊114/8/14中時,由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