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等關稅」猶如《辛丑條約》再現(李翔宙)

「不對等關稅」猶如《辛丑條約》再現(李翔宙)

作者:李翔宙(前國安局長、駐丹麥大使)

8月14日是史上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滿清政府125週年紀念日,1900年8月14日凌晨,以英國為首的八國聯軍聯合對北京發動總攻擊,以前讀書講求要背得滾瓜爛熟,我的二姐是我們家的讀書霸子,她教我背書要講方法,難背的長句,要設法改變成口訣,八國聯軍是「俄德法美日奧義英」,轉成「餓的話每日熬一鷹」口訣,比較好記,果真至今未忘。

八國聯軍當年按事前協議,俄軍攻東直門,日軍攻朝陽門,美軍攻東便門,英軍攻廣渠門,聯軍攻擊按計劃走步驟,因之勢如破竹,中午開始便陸續佔領北京各要要衢,事到臨頭滿清政府才驚覺,慈禧太后、光緒皇帝倉皇棄京出逃;聯軍順利控管北京,然竟公然縱容士兵搶掠奪取達3日之久,士兵們不僅搶奪金銀財物,更殺害反抗的民眾及對婦女施暴,城內屍體堆積如山,聯軍甚至從紫禁城搬走無數稀世珍寶;昔日金碧輝煌的北京,瞬間滿目瘡痍,最終清廷被迫簽訂《辛丑條約》,付出賠款,並允許各國在北京駐軍及構築永久要塞。

辛丑條約滿清政府賠款白銀4億5千萬兩,分39年付清,這樣巨額的賠款還是緊接著《馬關條約》向日本賠款白銀2億兩之後,可謂仇恨交織雪上加霜;割地賠款,喪權辱國,不但激起了民眾的强烈不滿,政府的無心治國,民族間的矛盾也日益尖銳,所幸國父孫中山先生起義革命,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主張,並為革命奔走呼號,四處宣傳革命思想,中華民族得以新生,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中華民國。

雖然民國的建立,並不意味著中國社會的徹底改變,但它卻為中國的發展,特別是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國家長久治安的關鍵基礎。台灣現今的民主政體與當年國父手創三民主義救中國的宏觀思維息息相關。

125年後的今天,我們再度面臨國家存亡死生關頭,美國川普MAGA(美國再偉大)政策的指標作為~對等關稅,讓台灣把護國神山台積電拱手讓出,還附加投資2千億美元以上,並要求在美至少再增設七個台積電附屬廠,台積電不是在「擴張」,而是在「被轉移」。

台灣政府跪呈國寶,台積電在美專責製造,美國企業抑價收割;但台灣仍在美國既定政策下獲得遠較隔鄰日、韓為高的20%關稅且疊加;當政者對內毫不留情地大罷免撕裂全民和諧,缺電增碳弱化各個產業無關緊要,商機出走台幣被迫升值要靠企業各顯神通,天災人禍頻仍不休,施政漠不關心且緩慢行事;質言之,近20餘年來台灣上下齊心的努力成果,全在這一年內被耗光,原有的安和樂利生活更是遠颺無蹤。

記取當年八國聯軍帶給中華民族的恥辱,再看現今較之辛丑條約毫不遜色的美國關稅不平等待遇,感慨萬千;尤有甚之,政府反而轉嫁繼續大罷免仇恨工程,不免更加憂心現況遠離民心施政的義和團形象,是施加壓垮中華民國的那根稻草。

天祐台灣,天祐中華民國!

 

*本文原刊114/8/18中時,由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