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之後,台灣核電何去何從?(經濟永續)

公投之後,台灣核電何去何從?(經濟永續)

核三重啟公投上周六舉行,結果是「不正不負、不上不下」、只能提供正反兩方「各自表述」的結果,難收一錘定音之效。未來台灣的核電該何去何從?

核三重啟公投的結果為同意票434萬1432張,不同意票151萬1693張,投票率29.53%,雖然同意票雖多於不同意票,但未達4分之1通過門檻的500萬523張票,因此結果為不通過。公投結束後,總統賴清德在談話中表示,未來當技術更安全、核廢料更少、社會接受度更高時,「我們就不會排除先進核能」。

支持核電與反核者則是各自解讀;支持核電者強調的是有投票者中,高達74%贊成核三重啟,代表支持核電者眾多,核三所在地的恆春同意核三重啟占6成、遠高於不同意票的3成不到,核一、二所在地的同意比例也達近8成。反核者強調的是核三重啟公投「不通過」、及投票率低無代表性,更離譜者還有以此結果「推估」出這代表「全國8成人都不認同」。

因此,雖然公投結束,但對台灣核電的何去何從,還是完全缺乏方向與定論,無論是賴清德的「未來不排除核電論」,或是台電宣布要作的「核三安檢」,其實都只是一種拖延戰術,但台灣的能源政策錯誤問題已不能再等待,越晚矯正修改、付出的代價就越高。

事實上,從專業、全球趨勢的改變、及社會民心的位移3方面看,全面廢核的非核家園都已破產,早該被揚棄,只有民進黨仍死抱這個已毫無價值、意義的神主牌不放。

專業上看,當年反核人士提出的幾年主要理由,經過幾年的辯駁,幾乎都已被否決甚至成為笑話。以至今反核人士仍朗朗上口的「核廢料無法處理」、「核廢料放你家」而言,全球至少有30個以上國家、正運轉著超過400個核電廠,而且以歐美西方與東亞先進國家為主,如果核廢料無法處理、「遺禍子孫萬年」,那些最重環保先進國家豈會使用?甚至現在歐美與東亞幾無例外的在擴建核電廠。

至於核安問題,反核人士動輒拿核安恐嚇民眾,但從工程技術與設計上看,現在的核電機組都有多重的安全、保險機制,在現代工程技術與管理下,核安可以「作好作滿」。那些把核電廠說成會如核彈一樣產生核爆者,就純是鬼扯無知了;以戰爭時核電廠會成為我方弱點、被對手轟炸而核外洩者,也是誇張推論。俄烏戰爭中無論戰況演變,俄方仍不敢直接攻擊烏克蘭的核電廠,一來是國際規範的約束,二來是一旦攻擊核電廠帶來的災難,攻擊者同樣受害。如果有核電廠代表國安的弱點,那全球「弱點最多」的國家豈不正是擁有100座左右核電的中美兩國?

全球趨勢的改變方面,歐洲社會一直有反核的傳統,特別是在2011年日本福島事件後,更讓宣佈廢核政策國家增加,但在「激情過後」,除了德國之外所有國家都拿掉廢核政策,近年甚至出現「核電復興」,例如丹麥啟動興建核電廠評估程序、40年的核電禁令鬆綁,瑞典也準備興建40年來的首座新核電廠,至於英法韓等更是早已啟動增建核電,連曾發生311事件的日本在陸續重啟核電後,也正式宣布要在未來把核電占比增加到2成以上。 (相關報導: 核三重啟公投屏東縣同意票多於不同意 綠委認了是重要警訊 | 更多文章 )

反核運動式微,不僅先進國家(如G7)明白宣布「不反核」,連國際大部份知名的環保團體都不再反核、甚至轉向支持核電,理由非常「務實」:今日與未來數十年,人類共同面對最大的威脅與問題是全球暖化、氣候變遷,減碳成為共識,相較之下,核電問題已不足為慮,甚至因核電屬低碳電力,要積極與加速減碳,依照國際能源總署的評估,必須重用核電才有可能達成目標。

在可預見的數十年,這個趨勢不會有改變,減碳會繼續成為環保問題的核心與重點,增加核電成為必要的手段,反核只會繼續更式微。蔡政府一直宣稱非核家園是全球趨勢,這是百分之百的謊言。

最後以國內社會的民心、民意論,反核其實早已不是主流意識,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通過時就已可看到端倪,這幾年多次不同單位作的民調,也可看出支持使用核電的民眾一直穩定的超過半數以上,早可肯定的說非核家園已經不是台灣的主流價值觀。

例如,《風傳媒》7月進行「核三重啟公投」意向調查結果顯示,有58.7%的民眾同意重啟核三廠、21.6%民眾不同意。如果強調要達成「減碳淨零」則比例會更高: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的調查指出,有66.1%民眾支持發展核電以因應2050淨零碳排,在支持的民眾中又有超過半數支持啟動核四、重啟核一核二核三。而去年10月天下雜誌一份上萬受訪者的調查,有68.6%支持續用核電。

更何況,這次核三重啟公投,雖然在法律上的定義與解讀就是「不通過」,但實際上深入解析公投數字與內涵,支持用核電的民眾比例高於反核者已是無庸置疑。

因此,無論從能源專業、國際趨勢、社會民意等面相看,民進黨的非核家園及根基於此的能源政策,早已破產被揚棄,只有民進黨死抱神主牌不放,但卻因此陷台灣於危機與風險中、付出越來越大的代價。台灣的電價高漲、台電承受鉅額虧損、碳排難降、空污惡化影響民眾健康、缺電風險存在、環境破壞嚴重等等惡果都已浮現。

雖然核三重啟公投的結果沒有「一錘定音」的效果與結果,但其實許多資料與數據都早已說明,這個以廢核為出發點的能源政策是誤人誤國,賴政府不要再拖延,偏早修改矯正才能免於未來更大的代價。

 

*本文經風傳媒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