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秀燕是侯友宜還是蔡英文?(風傳媒)

 盧秀燕是侯友宜還是蔡英文?(風傳媒)

大罷免大大失敗,民進黨內忙著抓戰犯、踢皮球,彷彿敗局均與己無關,應驗了罷團那句自創催眠曲:「我們沒有輸,只是還沒有贏」,但賴清德真的會坐得安穩嗎?他在823記者會上的表情,大概已說明了一切。不過說也奇怪,明明是民進黨慘遭滑鐵盧,何以反而是國民黨更加惴惴不安,盧秀燕一句「最困難時媽媽會留在家」,攪亂了藍營的接班布局。

「眾星拱盧」看到當年侯友宜既視感

盧秀燕被視為國民黨眼前問鼎2028的最強人選,在朱立倫宣布不續任黨主席後,也是黨魁的眾望所歸。「媽媽市長」表態不參選,讓該黨黨內跌破眼鏡,隨著黨主席選舉登記日逼近,要角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秘書長黃健庭近日在廣播節目上稱,朱立倫仍在努力勸進盧秀燕。不過這齣國民黨的老掉牙戲碼,對外放風聲的都是導演,至於主角可從沒鬆口參選,登場階梯連一步都沒踏上去過。

「眾星拱盧」外界看得太有既視感,宛如當年侯友宜出線前的翻版。國民黨在韓國瑜被罷掉高雄市長之後,就像一顆消風的氣球,再也找不到喊水會結凍的政治明星。直到2022年底的九合一大選,侯友宜在新北市不只大勝對手,得票差距還遠超過2018年對決蘇貞昌那一役。自是夜開始,侯友宜一夕成為國民黨的救命稻草,視其為2024年總統大選的不二人選。

情人眼裡出西施,此時此刻國民黨幾乎人人做著「侯友宜美夢」,靠著「好好做代誌」可以一路做進總統府,到最後連侯友宜自己也相信了「總統夢」有可能成真。不過,在此之前景象,其實是國民黨北中南「漢子」、「燕子」與「禿子」的大連線,「漢子」竟在當選市長後無預警退出,以推動市政為由,把自己打造為一把不沾鍋。別忘了2021年四大公投被民進黨打成政黨對決時,核四廠所在地的新北市長卻異常安靜,竟在關鍵時刻發了一則「歲月靜好」的臉書文章,成為藍營支持者的眾矢之的。

國民黨政治明星的小我永遠高於大我

盧秀燕不參選黨主席的決定,恐怕與當年「侯友宜困境」如出一轍。一來她心裡很清楚,兩波大罷免的敗局,不是因為國民黨重新贏得選民的支持,而是選民對賴清德政府表達高度不滿的不信任投票。國民黨政治上的千瘡百孔,非但未因大罷免而有所修復,反而成為接下來領導者更大的包袱。據悉,盧秀燕的心意是直取2028大位;那麼她必然會考慮的是,距今還有兩年多的時間,一旦接了國民黨主席這個燙手山芋,會不會給自己製造一個巨大的絆腳石。

二來打從韓國瑜在高雄市長任內被罷免後,國民黨的政治明星,至今內心深處都有個說不出口的「韓國瑜陰霾」,他們無能為更上一層樓去說服選民,而是懼怕民進黨隨時發動人格毀滅戰,導致自己還未參選,就先在地方首長位置上斷送了政治生命。三來盧秀燕的抉擇其實很「國民黨」,從馬英九開始的國民黨明日之星,都極為愛惜羽毛,裹足不前無非是為了明哲保身,廚師選擇不進充滿油煙的廚房,說明了小我永遠高於大我。 

如果回顧台灣民主政治史上的鋒芒女性,蔡英文或許是盧秀燕的一面借鏡。做為一位出身國民黨、受李登輝栽培提拔的非傳統民進黨人物,蔡英文選擇在民進黨敗選到幾乎趴在地上的時刻,一肩扛起帶領全黨起死回生的重責大任。從黨主席到台灣第一位女性總統,蔡英文可是先進了那間破敗不堪的廚房,也勇於站上辯論台,與馬英九爭論台灣到底要從中國走向世界,還是從世界走向中國,歷經兩次大選才走完進入總統府前的「最後一哩路」。

平心而論,不管對於蔡英文執政8年評價好壞,但公允地說,她能坐上大位,在民進黨內能服眾,甚至到卸任後的今天還有一定影響力,靠得是她披荊斬棘鍛造出來的實力。當然,會有人說這本來就是國、民兩黨截然不同的政治文化。不過,換個角度思考,不也說明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國民黨的弱點,在野都已經快要十年了,卻始終沒有辦法改革,從上至下皆束手無策,說難聽一點,只想坐等民進黨的失敗來漁翁得利。

盧秀燕的「侯友宜困境」孰令致之?

國民黨老是感嘆自己沒有年輕人,爭取不到青年選票,可是不妨回頭看看自己的接班梯隊在哪裡?就算有,也是模模糊糊,曖曖昧昧。地方諸侯個個兵強馬壯,看似百花齊放、前途似錦,問題是只要出了自己的地盤,跳脫出原有的舒適圈,究竟誰具有領導人的格局、視野與層次,在台灣種種重要的議題上,除了見風轉舵、人云亦云之外,要將台灣帶往何處的方向感、未來性,乃至領導力,有人能說出個至少看似自洽的明確論述嗎?光是兩岸關係這個國民黨原來的優勢,一被潑了髒水、潑了紅漆,國民黨的要角們便敬而遠之,自亂陣腳,自毀陣地,更別說什麼「中心思想」了。

又如在川普(Donald Trump)政府的霸凌與巧取豪奪之下,社會上「疑美」的氛圍只增不減,賴清德把國防預算的GDP占比拉至3%,甚至喊到5%,不只未得到人民支持,還換來大罷免慘敗的教訓。結果美國在台協會(AIT)不過在臉書貼出一張與藍營立委座談的照片,國民黨官方臉書立刻就表態,「支持國防預算佔GDP達3.5%」,這不是等於在美國面前打臉自家選民嗎?

如今國民黨主席參選爆炸,但支持者寄予厚望的那一人,仍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盧秀燕固然在台中有雄厚的基層力量,但在國民黨無法脫胎換骨的結構之中,她不會也不可能是藍營的蔡英文,倘若仍重蹈「侯友宜困境」的覆轍,也完全不會讓人感到意外。

 

*本文經風傳媒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