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主義 加速金磚國家的團結和去美化(工商時報)

川普主義 加速金磚國家的團結和去美化(工商時報)

美國總統川普第二任期上任以來,對各國實施對等關稅和產業關稅,將其第一任期的美中貿易戰擴大為全球貿易戰,同時以超級強權的姿態介入地緣政治紛擾,表面看似乎牢牢鞏固了美國的霸權地位,實則與盟友漸行漸遠,同時讓競爭對手愈走愈近。

其中,中、俄、印度三個區域強權,正透過金磚國家組織和上海合作組織,形成一股抗衡美國的強大力量,在川普剩下的任期內,將成為其在國際事務中的嚴厲挑戰。

2025年3月,紐約時報綜合川普第一任期和第二任期初期的執政風格,將其稱之「川普主義」(Trumpism),並將其描述為「世界是一場零和博弈。誰付出的最多,誰就是輸家;誰得到的最多,誰就是贏家」。時至今日,川普仍舊以此信條行事,在關稅議題和地緣政治紛爭中,以強者姿態迫使各方屈服,從中獲得美國最佳利益和當「老大」的滿足感,對方的感受和損失並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

川普主義影響所及,美國傳統盟友和多數中小型國家,只能啞巴吃黃蓮,悶虧暗自吞下,然而,有實力和籌碼的國家不一定會照著川普的劇本走,尤其當他們決定站在同一陣線抗衡美國時,局勢就有可能改觀,而最有實力改變川普遊戲規則的,當數中國大陸。

中國在經濟實力上雖足以與美國一較高下,但在國際事務和安全等領域仍難以跟美國匹敵,此時結合志同道合者共同抗美,就成了重要途徑,而中國扮演主導角色的金磚國家組織和上合組織,也成「誓師」的最佳平台。

前高盛首席經濟學家歐尼爾(Jim O’Neill)在2001年看好中國、俄國、印度、巴西的經濟發展潛力,提出「金磚四國」(BRIC)概念。經過20多年的摸索和成長,如今蛻變成「金磚國家組織」,影響力已不可同日而語。

目前金磚成員國當中,中國和印度位居全球第二和第五大經濟體,印度更可能在今年超越日本成為第四大經濟,俄羅斯、巴西和南非的經濟近年雖有所起伏,但仍是區域經濟大國,若再加上陸續加入的埃及、伊朗、阿根廷、阿聯、沙烏地阿拉伯、印尼等國,成員國土地總面積全球比重34%、人口數占46%,GDP總量占28%,也是全球經濟成長主要驅動力量。

隨著金磚國家組織茁壯,該組織的目標和議題設定也更加明確,有意與長期主導世界經濟政策走向的七大工業國(G7)分庭抗禮,並且對於美元統治的全球金融市場心存芥蒂,有意另尋他路。

川普和其團隊也明瞭金磚國家組織當前實力和對美國霸權地位的挑戰。川普上任半年多來推出關稅措施之餘,不忘緊盯著金磚國家組織的動態,對於該組織有意發行金磚貨幣的「去美元化」意圖,川普尤其介意,早在上任之初的今年1月底,就揚言對「去美元」的金磚國家課徵100%關稅。今年7月上旬金磚峰會在巴西召開期間,川普又提出對支持金磚反美政策的國家加徵10%關稅,並警告該組織若對美國構成威脅,會很快讓對方瓦解。

川普的關稅措施,對金磚核心成員下手更重,對中國關稅一度飆高至145%,兩國關稅戰休兵後,美對中關稅稅率仍高達55%。此外,美國對貿易順差的巴西加徵關稅50%、對南非對等關稅為30%、印度關稅也達25%,均遠高於其他國家的對等關稅,不難看出川普藉加碼關稅措施修理金磚國家。

然而川普的這個策略奏效嗎?目前看來適得其反。中國手中握有稀土等關鍵籌碼,正與美國周旋當中;向來在美俄之間遊走、在美中之間立場親美的印度,態度正出現轉變,不僅拒絕停購俄國石油,同時釋出與中國修好的訊號,印度總理莫迪時隔七年再訪中國,高調出席上合組織天津峰會,就是跡象;巴西對美國關稅也採取不退讓姿態,且準備報復措施反擊。中、俄、印度和巴西,正以另一種結盟默契對抗美國。

博弈理論套用在國際政治上,簡單看就是雙贏、零合和雙輸的三種結果。川普主義選擇了非贏即輸、贏者全拿的零合路線,美國也許在關稅上占了一些便宜,但使幾個強大對手更緊密結合在一起共同抗美,最終可能是個雙輸的結局。

 

*本文經工商時報授權轉載,原文連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0902000095-260202?chdtv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