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也死了─死在加薩(姜保真)

上帝也死了─死在加薩(姜保真)

作者:姜保真 前興大教授

「從大河到大海」是仇恨言論嗎?

「從大河到大海」這句看似簡單不過的話,如果你在美國土地公開講,可能引發糾紛,甚至失去工作、吃上官司!它的地域指標是「From Jordan River to the Mediterranean Sea」(從約旦河到地中海),也就是今日中東紛爭所在的那塊狹窄土地,如今是以色列國土和巴勒斯坦人居住的約旦河西岸與加薩走廊兩處「自治區」。

「自治區」應打個問號「?」自以色列建國,巴勒斯坦人民從未享有真正的自主權利,一切是在以色列政權的管控之下,而在約旦河西岸有兩千多個猶太人建立的非法屯墾區,蠶食鯨吞巴人的土地,當地人世居的簡陋土石平房,被猶太墾民的怪手鏟倒推平,反抗就遭到毆打甚至槍擊。從川普到拜登,兩任美國總統均曾婉勸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要克制,勿再增添的屯墾區,尼坦雅胡置之不理。有一說是俄烏戰爭爆發後,有猶太裔民眾從俄烏兩國逃離,其中部份選擇回歸以色列,新移民顯然需要土地房屋居住,以色列政府默許他們越界侵占巴人土地。

「從大河到大海」更完整的原句乃是「From river to the sea, Palestine will be free」(從大河到大海,巴勒斯坦將獲得自由),即使只講前半句,也是隱喻後半句的支持巴勒斯坦人民解放,挑動了西方親以者的敏感神經。爭議在此。

美國國會唯一的巴勒斯坦裔女性民主黨籍眾議員拉希達‧特萊布,於2023年11月在X上發佈一段影片及推文:「從河川到大海,都是對自由、人權、以及和平共存的渴望吶喊,而不是死亡、毀壞或仇恨。我所致力於及支持的核心,永遠是人類的正義與尊嚴,而不論他們的信仰或種族。」。

時值去年10月7日「哈瑪斯」向以色列境內發動突襲,除現場死傷一千四百多人,還擄走240人做為人質,以色列軍隊大規模攻擊加薩走廊,美國與西方國家政府先是譴責哈瑪斯、支持以色列報復。隨著戰事拖長,加薩地區傷亡數字攀升,輿論轉而質疑以色列的報復行動不成比例的過重、過久。特萊布的發文就是譴責拜登總統放任以軍進入加薩地區,名義上是清除哈瑪斯勢力,實際卻是近似對當地人民的「種族滅絕」。

她的發文隨即引發兩黨政治人物的抨擊,說是「反猶太主義」(anti-Semitism)!眾議院連夜投票通過決議譴責同僚,指控特萊布「要摧毀以色列國、要對猶太人種族滅絕」。特萊布反駁說她是支持在中東建立一個完整獨立主權國家:猶巴人民和平共存。這是她的「一國」方案。

2018年,特萊布獲民主黨提名,在密西根州底特律選區參選,當地向來是民主黨深藍選區,共和黨根本放棄提名,她輕鬆當選後再連任,主要政見是抨擊以色列是「種族隔離政權」(apartheid regime),主張人們對於「BDS」有言論自由權,即要求華府對以色列政權「杯葛、撤資、制裁」(Boycotts, Divestment and Sanctions)。她認為過去寄望的「兩國」方案無法實現,雙方領土糾葛不清:「必須只有一個國家,如果想要成立分開而平等的兩國,這套兩國方案無法成功」。她認為猶、巴人民其實有許多共通之處,應放下籓籬互相接納。她自己仍有家人親屬定居約旦河西岸。

她先前接受英國電視台專訪,被問進入國會是否會嘗試阻止美國政府軍援以色列?特萊布率直答覆:「絕對會的,如果這是涉及不公平,而非所有人都能獲得正義,對我來說,美國的援助應該有影響力,我將運用我在國會的位置,使得沒有任何國家在仍然這種不公不義時可獲得美國的援助。」而她不認為這是「反猶太」。

「反猶太」是沉重的控訴

「反猶太」確實是一個籠統模糊的罪名,大抵是指但凡針對猶太人這個種族或其宗教、機構、財產、人身,有敵視、歧視或傷害,就可能被控「反猶」。為何單挑猶太人?背後的原因自是二戰期間希特勒的納粹政權迫害猶太人,甚至將他們送至奧森維茲及其他集中營做苦工,最後處死於煤氣室,史稱「大屠殺」(Holocaust,希伯來文:הַשׁוֹאָה‎),據稱約有五百萬至六百萬猶太人在歐洲遇害。這實在是近代史上人類文明的悲劇!無人能夠不同情猶太人。

然而,二戰後逐漸產生另一種論調,就是質疑究竟是否發生過「大屠殺」?程度如何?這通稱為「大屠殺否認論」(Holocaust denial),於是2013年成立一個國際組織「國際大屠殺紀念聯盟」( IHRA),歐盟(EU)及其25個會員國都是這組織的成員,對「反猶太主義」的言行賦予定義。德國就對反猶言行嚴格管控,也不准質疑大屠殺的真實性,納粹卐字徽( swastika)在許多國家已立法禁止展示其圖像。聯合國也在2005、2007、2022年先後通過決議案,對否認大屠殺者給予譴責,並要求會員國採取同樣的標準審視之。

這當然也引發一些爭議,「反猶」或「反以」情結並未在西方國家消音絕跡。以色列揮軍攻進加薩,自北向南掃蕩,輿論逐漸轉向同情加薩居民,各界逐漸質疑以色列。美國小眾網媒《The Majority Report》轉貼川普接受以色列媒體《Hayom》兩位猶太編輯赴美面對面採訪影片,詢問他:「自從10月7日之後,美國反猶太攻擊案件似乎有增加,你怎麼看待此事?你要怎麼做?」

川普皺著眉頭審慎地回答:「好吧,那是因為你們反擊了,而當你們反擊時我認為以色列犯了一個非常大的錯誤,我每晚看到它,我很想打電話叫他們不要那樣做。我是說以色列國防部被標註在這些照片和影片上,動態的影片,炸彈直接墜落在加薩的建築物上,而我說噢,這是可怕的畫面。對全世界而言這是非常糟糕的照片,全世界正在觀看它。」

採訪者辯駁:「但是哈瑪斯恐怖分子正在這些建築物裡,你要怎麼與他們作戰呢?」

川普回答:「你們去做你們該做的事,但是你不能這麼做。而我認為這是原因之一,真的,有這麼大的反彈。如果人們沒有看到這一幕還好,每一個夜晚我會看到,我會看到每一幅畫面,而我認為以色列是想展示說這一仗打得很艱困,但是有的時候你不應該這樣做。」

《The Majority Report》的主播嘲諷地重複川普的話-『有的時候你不應該這樣做』,這是川普比拜登更同情巴勒斯坦人嗎?當然不是,他仍然說『你們去做你們該做的事』,沒有講的潛台詞是「可做,但是可別被抓到」,因為重磅炸彈橫掃加薩地區的畫面,在對外公關上是失敗的。

眾議院共和黨籍議員及時提出一個宣示性的<反猶太主義自覺>法案(Antisemitism Awareness Act of 2023),草案第三項第一款敘述立法初衷是:「反猶太主義在美國有興起之勢,而影響從幼稚園到高中、大學院校就讀的猶太裔學生」。孰料共和黨籍女議員瑪喬麗•泰勒•葛林公開表示反對立法:「反猶太主義是錯誤的,但我將不會投票支持<反猶太主義自覺>法案,因為那可能使得基督徒也被定罪為反猶太,只因為他們相信福音書所說的,耶穌是被交給希律王好讓猶太人把他釘十字架。」

葛林一向特立獨行、直言不諱,如此高調回應也不意外,但此案仍於5月1日夜間在眾議院快速表決以320:91票通過,反對此案的議員中,有70位民主黨籍、21位共和黨籍。反對者不見得都是「反以」或「反猶」,而是對無限上綱感到不滿。

法案將移送參議院修正、表決,通過後再與眾議院磋商文字定稿,然後送白宮交由總統簽字公告實施。

對宗教經典詮釋的各取所需

葛林議員提出的質疑,見諸《聖經》新約的<馬太福音>第27章,羅馬帝國派遣的猶太地區總督彼拉多問群眾:「他(耶穌)到底做了什麼壞事呢?」 他們群眾更大聲喊叫:「把他釘十字架!」彼拉多看那情形,知道再說也沒有用,反而可能激起暴動,就拿水在群眾面前洗手,說:「流這個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自己承擔吧!」群眾異口同聲說:「他的血債由我們和我們的子孫承擔!」

耶穌被捕、受審訊,再被釘十字架,新約《聖經》前四卷福音書都有記載,唯獨在<馬太福音>有這句驚心動魄的賭咒誓言:

「他的血歸到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身上!」

那是猶太群眾的吶喊。如果你相信《聖經》中上帝與亞伯拉罕的神話故事,也應該思索後世猶太人遭逢的苦難是否與這句話有關?是報應?當然,今天的猶太教信徒對這段經文嗤之以鼻,因為他們並不接受新約《聖經》,還在等待彌賽亞降臨拯救選民。

美國法案名稱「自覺」是要提醒民眾注意自己言行及周遭人事物是否涉及「反猶太」,如擴大打擊面,經典是否也要遭禁或塗刪內容?如果我是美國眾議員,面對此案先猶疑,最後也會投下反對票,理由如同葛林議員一樣,《聖經》新約福音書似乎也符合「反猶太」定義了!

而今日以色列人-尤其是虔誠猶太教徒-也是篤信宗教經典的,就是《塔納赫》(Tanakh,希伯來文:תנ״ך‎),相當於新教的舊約《聖經》內容,不過涵蓋的書卷數量甚至經文辭彙不盡相同。2019年聯合國開會爭辯以巴衝突時,以色列駐聯大使手舉《塔納赫》,宣稱那就是上帝與先祖立約賜贈今日領土的契約,引發在場各國代表哄笑。

他是引用《創世記》17章所記載上帝與亞伯拉罕對話的一段經文:

「我要堅守我與你和你世世代代子孫立的約;這是永遠的約。我要作你和你子子孫孫的上帝。 我要把你現在寄居的土地賜給你和你的後代。這迦南地要成為你子孫永遠的產業;我也要作他們的上帝。」

你接受這樣的引述做為合法擁有土地的證詞嗎?

2023年11月8日,德國法蘭克福一間猶太教堂前的空地點燃了許多蠟燭。在哈瑪斯10月7日入侵以色列進行大屠殺引發以方轟炸加薩走廊後,反猶主義也在歐洲各地興起。 (美聯社)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以色列軍隊的還擊方式確實是無差別的攻擊,與哈瑪斯並無二異。如果哈瑪斯攻擊平民是恐怖分子,那以色列國防軍(IDF)呢?2023年10月9日,以軍戰機投彈轟炸加薩境內最大的賈巴利亞難民營,一棟大樓轟然崩坍倒塌,地面出現一個好大的坑洞,死傷慘重。CNN資深主播隔海視訊訪問以軍發言人,他辯解是因為有一位哈瑪斯資深指揮官藏匿在那裏。記者追問:

「即使哈瑪斯指揮官在那裏,藏匿於賈巴利亞難民營難民中間,以色列仍然往前扔擲炸彈,為了企圖殺死哈瑪斯指揮官,雖然已知有許多無辜民眾、男女老少假設也會被殺死。這是我聽到你說的?」

發言人敷衍地回答:「這並非你聽到我說的,我們是專注於這位指揮官,在此再次聲明,稍後你會得到更多資訊有關這個人是誰,他殺了非常非常多的以色列人。而我們是盡所有可能,這是非常複雜的戰場空間,那裏可能有基礎設施、可能有地下通道,我們仍然在查核,稍後會給你更多資訊。」

記者再追問你們明知那裏有無辜的難民,仍然轟炸?這位面露疲態的發言人說:「這是戰爭的悲劇,我們-如你所知-一直在勸說他們遷移到南部去,如果與哈瑪斯無關的人,請往南移。」

「順便一問,他(哈瑪斯指揮官)被殺了嗎?」CNN記者再追問。

發言人說還不知道,稍後才會有更多資訊。典型的推託搪塞之詞。

以軍發言人所言,印證的是他們在加薩狂轟濫炸,可反證以色列人認定「從大河到大海」都是上帝賜與他們先祖的「應許之地」,非我族類可趕盡殺絕。《聖經》舊約<約書亞記>,以色列人跨過約旦河準備進攻耶利哥城,領袖約書亞給他們的指令是:

「上主已經把這城交給你們了! 城裡所有的東西要全部毀滅,當作祭物獻給上主;只有妓女喇合和她的家人,你們要饒他們的性命,因為她把我們的探子藏匿起來。」… 「於是,祭司們開始吹號角,人民一聽見就大聲吶喊,城牆隨著倒塌了。全軍往前直衝,佔領了這座城。 他們用刀殺光城裡的人,不分男女老幼都殺了。他們也殺了牛、羊,和驢。」

這其實就是「種族滅絕」的征服戰術、戰略。舊約書卷中這類滅族屠殺不可勝數!而「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報復觀念更是根深蒂固於舊約經文,例如<詩篇>第137篇如此說:

「上主啊,求你記住以東人的暴行。在耶路撒冷淪陷之日,他們直嚷著:拆毀!拆毀!把它夷為平地!巴比倫哪,你要被毀滅;照著你加給我們的殘暴報復你的人,他是多麼有福啊!抓起你的嬰兒,把他們摔在石頭上的人,他是多麼有福啊!」

2024年5月3日,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赴英國牛津大學發表演說,他講了迄今西方政治人物稍稍中肯持平的評論:

「我們全部都同意是哈瑪斯的殘酷攻擊點燃了這新一輪的暴力,這我們必須再次譴責。但是其後六個月發生在加薩的是另一次恐怖事件,而一次恐怖並不能就此合理化另一次恐怖。」

大學生的反思

以哈衝突越演越烈,今年4月17日,美國私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一些學生突然在校園中搭帳篷、豎立各式軟硬標語牌,抗議以色列軍隊在加薩的暴行。校方果斷回應,電召大學所在地紐約市警察局派警入校逮捕上百人清場。此舉不但令社會震驚,也激怒了學生,哥大校園隨即另有學生紮營抗爭,消息散布蔓延,美國各地大學多有學生響應跟進紮營抗議,也有教職員聲援,大小衝突此起彼落。哥大女校長也被召去國會作證(聽訓?)親以色列議員責問她為何不強力鎮壓校園內同情加薩民眾的「反以」學潮?

校長的兩難在於如何在壓制「反猶太」意識,與維護「言論自由」之間拿捏分寸?須知哥倫比亞大學在1968年是率先掀起全美學生運動的鼻祖,當時是美國介入越戰的尾聲,學生訴求之一是要校方在投資理財上放棄參與一個國防研究機構的合作案。1978年,哥大學生再度示威抗議校方向仍有種族隔離的南非商工投資。兩次學生運動成功地迫使校方讓步撤資,證實抗爭訴求有理。廿一世紀的新興學運,哥大學生的三點訴求是:

譴責以色列軍隊在加薩的暴行、要求校方停止與支持以色列的公司維持關係、撤回校方對首批被捕學生的法律訴訟。

美國眾議院共和黨籍議長強生親訪哥大校園會晤校長,雙方談話顯然氣氛不好,後來強生率眾在行政樓前舉行記者會,強硬譴責校方的不作為,公開叫陣校長須辭職、威脅扣減聯邦補助款,又暗示將自行招集國民兵入校掃蕩示威者。他執著認定抗爭學生是支持哈瑪斯-美國政府定義其為恐怖組織;又指責示威群眾威脅猶太裔學生,使學生心生恐懼而不敢到校上課。在場記者質疑說學生是「反對現在的以色列政府作為」,這與「反猶太」是不同的,強生迅即點頭說是啦是啦,這可以討論、辯論嘛,但是要用和平手段。記者再問強生他宣稱在校外接見了哥大的幾位猶太裔學生,聽他們訴苦,但可有計畫接見巴勒斯坦裔學生呢?他迅即搖頭。

招喚國民兵入大學鎮壓學運?這令人聯想1970年5月,美國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學學生在校園集會反對駐越南美軍跨境入侵柬埔寨,國民兵受召進入校園平亂,騷動中向學生開槍,造成四死九傷,其中一人後來終身殘廢,引發全美更多大學生罷課示威抗爭。

從昔日的離散到今日的加薩屠殺:民意轉向

以色列人(希伯來人、猶太人)被迫離開家鄉漂泊流離的歷史是一段很長的故事,猶太人確曾在迦南地建國,後來分裂為猶大及以色列南北兩國,再被巴比倫及羅馬征服。追朔到紀元130年前後羅馬帝國佔領中東時期,由於先前猶太人幾次聚眾叛變(起義?)當地總督決定驅逐大部分的猶太人,並將該地區另行命名為「巴勒斯坦」,甚至耶路撒冷也被改名。自此,猶太人開始了長約兩千年的「離散」(Diaspora)。

以巴衝突中的矛盾與諷刺在於:猶太人已離鄉背井兩千年,如今當地不但是阿拉伯人定居,耶路撒冷山頭還有宏偉的阿克薩清真寺( Aqsa Mosque,阿拉伯文:جامع الأقصى),有一千四百年歷史;更精確地細察:巴勒斯坦已有與土地同名的族群。中國人以卅年為一世,今巴人民族性早已生根茁壯,怎能忍受另有人蹦出來宣稱自己才是地主?說這是他們家園?

廿世紀的殖民者大英帝國先前佔據中東,一戰爆發,這個老牌日不落帝國有心無力了,先允諾阿拉伯人:打敗德國後將在中東建立獨立的阿拉伯王國,接著又暗中許諾將協助猶太人回歸巴勒斯坦建立一個單一民族獨立國家。二戰後英國重回中東,先將巴勒斯坦定位為「託管」而非「殖民」,1947年,初創的聯合國通過決議案,要在中東地區讓阿拉伯人與猶太人分別建國,可草案內容明顯偏袒以色列,人數較少卻分到更多土地,阿拉伯人當然不同意。1948年五月英國脫離中東、以色列正式建國,第一次以阿戰爭隨即開打。衝突至今沒有得到終極解決,無論是「兩國」或「一國」方案都不能得到以阿雙方共同支持。

位於華府市中心的私立「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2024年紮營抗爭的學生呼籲尋求以巴雙方的「終極解決方案」(final solution),其標語牌聲稱學生不會離開,除非以色列人「回去他們真正的家鄉」。這可激怒了許多親以美國政客,共和黨幾位參議員舉行記者會,怒斥大學校園已淪為「小加薩」,並指責「校園裡的反猶太及同情哈瑪斯的暴民」。半年多來,美國社會主流媒體不分紅藍,難得同調質疑校園紮營抗爭的學生,名嘴在談話性節目有意無意地想把抗爭引導到負面的「同情哈瑪斯」與「反猶太」,又開始尋覓「校外人士」是介入煽動的黑手。這些指控當然有零星例證的基礎,但核心問題是學生紮營抗爭的焦點還是加薩人民的痛苦。此所以也有不少美國猶太裔青年勇敢站出來,口號是「猶太人說停止武裝以色列」(Jews Say Stop Arming Israel)。

紮營的學生人數雖少,但真的只是一小撮不諳世事而被外人慫恿利用的天真孩子鬧事嗎?

美國出生、定居加拿大能說流利中文華語的的網媒主 Cyrus Janseen, 播出哥倫比亞大學內部學生的民調,76.5%支持校方應將其高達136億美元的基金中,投資與以色列相關的產業應撤資;另有65%的學生支持校方應終止與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雙聯學位合作盟約。

而全體美國人的立場呢?總部設於英國「宇觀」(YouGov)民調公司2024年1月15日最新民調,在18至24歲美國人中,結果如下分佈:

  選項                         支持率

1 較為同情以色列         25%

2 較為同情巴勒斯坦     44%

3 兩方都不同情             20%

4 不知道                          11%

「宇觀」的民調結果顯示年輕人傾向同情巴勒斯坦人民,可能是出於日夜觀看媒體報導慘烈戰況的影響吧?根據聯合國在2024年5月初公布的數據,加薩死亡人數已達34,500人,當地230萬居民有有八成被迫離家。

「美聯社」2024年2月2日最新民調,顯示半數的美國人民認為以色列的反擊「走得太遠了」,且在前後兩個月裡,受訪民眾「反以」的態度略有提升,而且民主黨選民不滿以色列的比例超過共和黨的一倍 (63%:33%),對尋求連任的民主黨籍拜登總統是負面消息,有新聞提醒:年輕選民可能在11月大選時拒絕投票。

 受訪者政黨屬性        民調時日   攻擊太過分   攻擊很恰當   攻擊還不夠

1全體美國成年人  2024/01/25~29     50%           31%                15%

2民主黨選民           2024/01/25~29      63%           24%                 9%

3共和黨選民             2024/01/25~29      33%          41%               24%

4獨立選民                 2024/01/25~29      52%          28%                12%

設於美國的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24年3月21日最新民調,詢問受訪者是否認同哈瑪斯與以色列鬥爭有充分理由:

      年齡層 不合理 合理  不確定

1. 全體美國成年人 49%  22%  28%

2. 18~29歲    30%  34%  35%

3. 30~49歲    42%  23%  34%

4. 50~64歲    58%  17%  24%

5. 65歲以上    64%  17%   18%

對於以哈衝突的是非對錯,美國人民譴責哈瑪斯的較多,然而認知也有年齡、世代的差別,大學生年齡族群(18~29歲)是唯一認為哈瑪斯作戰有理略多於沒理比例的(34%:30%)。

而再問以色列在加薩追擊哈瑪斯的暴力手段是否可以接受:

      年齡層 不能接受 可接受  不確定

1 全體美國成年人  34%    38%   26%

2 18~29歲     46%    21%   32%

3 30~49歲     35%    31%   33%

4 50~64歲     29%    47%   23%

5 65歲以上              29%    53%   16%

上述數字也顯示美國人民意見的分歧,年輕族群(18~29歲)有正負評價最大的差距(21%:46%),間接佐證大學院校學生掀起同情加薩民眾的紮營抗議學運是有原因的。這也呼應了2023年12月19日公佈的《紐約時報》民調數字,已登記選民對拜登的整體滿意度是相當低的37%,但對於他處理以巴衝突更只有33%的人滿意;在30歲以下的選民中,拜登整體滿意度只有26%,以巴問題更是低到只有20%選民認同。

為何德國不是猶太人可回歸的家園?

在此提出一個大膽的質疑與建議:

如果以色列人認為回歸中東迦南地是他們的固有家園,那畢竟已是兩千年前的如塵往事了!何不把時間線往回拉近一點,回到1930年代的歐洲,設於美國的「大屠殺紀念館」網頁,繪有地圖記錄1933至1940年代,估計逃離德國至世界其他國家的猶太人數目。那些最新一波離散的猶太人想當然絕大多數原先已是德國或其他歐洲國家的合法公民,德國是他們的主要家園、國籍,如果要回歸、如果要復仇,為何不向今日德國政府聲索賠償?何不向德國政府要求圈出一塊地給昔日猶太裔公民後代子孫返鄉?二戰後的德國政府固然是最支持以色列的,但在「領土」、「家園」、「國籍」問題上沒有釐清冤頭債主。德國前總理梅克爾夫人不是也曾廣開國門,接納了約百萬難民入境?

時至今日,大學生支持加薩民眾的抗議浪潮,不但已經席捲全美多所大學,也已擴散至歐洲及亞洲的學校。以阿(以巴)衝突可有「終極解決」的可能?關鍵就在「領土」。聯合國秘書長古德瑞斯於2024年1月向安理會15國代表演講:「任何一方拒絕接受兩國方案,都應當遭到堅定排除」,這是指責以色列一再拒絕讓巴勒斯坦人獨立建國。

以色列駐聯大代表就秘書長發言的回應,認為中東地區真正的威脅來自哈瑪斯,有如「癌細胞」,指控哈瑪斯將國際援助的財物,把加薩走廊變成「戰爭機器」,有「種族滅絕的目標要消滅以色列」。

客觀地比較:在美國的財援、軍援,還有戰場經營的情資支持下,以色列早已是中東地區最強軍力的霸主,不但擁有最新的F-35戰機,防空網密集、全民皆兵,還有全球心知肚明的核武。而哈瑪斯不過是一支三萬人左右的民兵級武裝團體,火箭炮雖多,打擊效果有限,對以色列不過是癬疥之疾,雖然棘手,但對照以色列在加薩走廊和約旦河西岸嚴格管控人員及物資進出,導致兩地都沒有什麼像樣的製造業,也就缺乏就業機會,巴人多是通過關卡到以方境內打工謀生,一旦哈瑪斯蠢動,以色列的最溫和回應便是封鎖邊境數日,巴人無法入境,也就被扣薪。難怪有人形容加薩地區是「沒有屋頂的大監獄」。

當年我在瑞典留學,當地有一些中東難民,其中也有巴勒斯坦人,我們常在路邊咖啡座傾談,聽到許多宛如人間煉獄的痛苦故事。記得聽他們說以色列軍隊進入貝魯特追擊阿拉法特的「法塔」游擊隊時,刻意在街道畫一條線禁止跨越,士兵再在另一側扔拋銅板、紙鈔,當地兒童偶有禁不住誘惑而飛奔跨線拿錢,以軍立即無情掃射,兒童中彈倒地,或死或呻吟哀嚎,無人再敢伸手援救。這是一種懲罰式的立威嚇阻,人命算什麼?尤其是非我族類的人命。

巴勒斯坦駐聯合國代表也有回應,他說:「以色列不把我們的人民視作實存經驗及政治上的實體而相互共存,而是視為人口學上的威脅,迫使我們經由死亡、遷置、屈服而除之。」他說擺在眼前只有兩條路,一是給予巴勒斯坦人自由,從而導致該地區的和平與安全;或是持續否定巴人的自由,使本地區注定陷入永無止境的衝突。他說:「以色列不應再玩味於幻想,以為還可能有第三條路,想憑藉持續佔領、殖民及種族隔離,以為能夠某種程度的達到區域和平與安全」。

巴勒斯坦早在2011年即提出申請加入聯合國,始終未能如願,雖然己身領土界線未明,若獲接納為聯合國會員,也是莫大的精神鼓舞。2024年4月18日安理會再度表決是否接納巴勒斯坦申請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12國代表都投下贊成票,英國和瑞士棄權,僅因美國投反對票就否決了。去年的以哈衝突之後,國代表已五次行使否決權,除了本次入會申請案,還有四次涉及呼籲加薩停火休兵的聯合國決議案都被一票否決而擱置。

我從不懷疑Holocaust的真實性,但縱使猶太人經歷大屠殺的悲慘歷史,為何要讓無辜的巴勒斯坦人民承擔補償、安撫猶太人的重責?怎麼世界不質疑德國應該承擔的責任? 

美國為何支持以色列?

美國及西方國家多將哈瑪斯定位為恐怖組織,刻意忽略哈瑪斯是透過西式民主投票獲勝,取得加薩地區執政權的政團、黨團。以哈衝突應當視作加薩政府對外來壓迫的反抗、武裝鬥爭。土耳其總統也是這麼看的,2023年10月25日,厄爾多安總統向執政黨議員說:「哈瑪斯不是恐怖組織,而是一個解放團體,是為保護土地和人民而戰的『聖戰士』(mujahideen)。」厄爾多安也指責西方國家「虛偽」,在俄烏與以巴衝突上的立場是雙標,未立即譴責以色列在加薩的「蓄意屠殺」。

美國為何如此支持以色列?除了華爾街及政商界多有猶太裔人士(如國務卿布林肯)的隱晦因素,拜登與川普可能都有基於舊約《聖經》的浪漫幻想,寄望有朝一日扶植建立一個「從大河到大海」的大以色列國。其次,中東地區唯有以色列是類西式民主的政體,也是美國在當地最大的政軍經同盟國。所以公開的說法是美國支持自由民主國家。但真的嗎?

美國小眾網媒《Breaking Points》兩個主持人摘錄獨立記者皮爾斯‧摩根訪問芝加哥大學的米爾斯‧海默教授的影片,摩根感嘆美國倉促撤離阿富汗,認為那是背棄盟友,他說美國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應當在全球各地擔負捍衛自由和民主的責任,美國應該在阿富汗保留幾千名美軍保護當地女性云云。

海默教授微笑回答:

「我認為你如果檢視美國的外交歷史,非常明確的是我們的主要目的應是必須致力於捍衛自由和民主,然而美國歷史其實有非常多的紀錄是在全球拋棄民主國家,而我們也有非常多的歷史紀錄是選擇與世界的大獨裁者靠邊,所以你講的理想說我們在外國捍衛自由和民主應是我們的主要目的,就我的意見來看這是與現實不吻合的。」

以色列是否吃定了美國?加薩戰事未了,2024年4月1日,以軍戰機突襲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16人死亡、多人受傷,其中包括伊朗軍官8人。以色列官方聲明說那些人是策畫攻擊以色列的幕後兇手,可以合法打擊。

此舉當然是違背國際法,兩國即使宣戰,通常也不會攻擊彼此的駐外使館,使館視作領土的延伸,這是蠻橫霸道的挑釁。輿論咸認是尼坦雅胡意圖擴大衝突,拉美、伊兩國下水,衝突多延續一天,尼坦雅胡政權就可自保。所幸美、伊兩國均能克制,中東戰火未再擴大。

結語:哭聲何時止歇?

布林肯近來在國際間一再宣稱以色列已提出最優厚的停火條件,只要哈瑪斯放還至少40名人質,以色列也願意釋放更多先前俘虜收監的巴人戰俘,並停火若干時日。言下之意還是歸咎哈瑪斯不肯接受和平條件。

但是當問到以軍發言人,如果哈瑪斯釋放全部人質,是否以色列就立即結束加薩戰事?答案是「不」,還有附加條件是哈瑪斯必須全員投降!

這就是堅持要哈瑪斯無條件投降吧!試想:即使以軍能夠搜捕、擊斃、驅逐三萬名哈瑪斯人員,加薩的下一代就會心甘情願的臣服做順民嗎?以巴雙方彼此的仇恨與猜忌豈能化解?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第2章:「這事應驗了先知耶利米所說:在拉瑪聽見了號啕大哭的聲音。蕾潔為著孩子們哀哭,不肯接受安慰,因為他們都死了。」

從約旦河到地中海的母親哭嚎,何時才會終止而換來親子的歡笑?我不知道,相信也無人能預言。然而,個人認為今日以色列的納坦雅胡鷹派好戰政權必須先下台,中東和平方有一絲曙光,否則只會繼續聽見「號啕大哭的聲音」。

巴勒斯坦人哭,猶太人也會哭,號啕大哭。這哭聲如螺旋上升,直到曾與亞伯拉罕對話的上帝寶座之前…,我驚見聖殿內寶座傾倒,天堂一片狼藉,天兵天將亂成一團。

「怎麼了?上帝呢?」我問。良久轉出一名滿臉淚痕的天使,他怯懦的伸手指著下方。我一頭霧水…?天使嘆一口氣,彷彿是用胸腹最後一口氣微弱地說:

「上帝在下面…,祂也死了,死在加薩。」

*作者為「新故鄉智庫」國政顧問,本文原刊於2024/5/8風傳媒,由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