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核」不羞辱也不慚愧!(王伯輝)

「返核」不羞辱也不慚愧!(王伯輝)

作者:王伯輝 (前龍門(核四)電廠廠長)

2025年,「返核」及核電復興,是世界潮流!

隨便Google一下,2025年返回核電的新聞,就有一大堆歐美的工業大國,都重返核電了。然而,我們仍然進行了『非核家園』,甚至於今年(2025)的5月份,我們僅剩的核能三廠二號機,也將停機。這是對世界潮流的無知,還是意識型態上必須要的堅持呢?

有位偏綠的學者,最近送給我一段話「執政黨必須要知道,顧肚皮最重要,自古以來,經濟是推動改朝换代的主要因素!」「填飽肚皮比自尊更重要!」便宜的核電不要,却要用有國安疑慮的天然氣及會造成污染的煤電?或是靠大自然給予且貴參參的再生能源?

核電退場,由火電接棒,台灣的能源安全嗎?

2025年5月17日,核三廠二號機將除役,台灣將正式步入非核家園,無庸置疑,核電的退場,除了讓發電成本增加之外也削弱了供電的穩定性。

根據官方的資料顯示,2025年,核三廠二號機除役之後,台灣這個獨立的小島,它的發電佔比,燃氣將佔52 %,燃煤將佔近30 %,再生能源16 %左右。

以一個台電工作近40年,退休的工程師,按照我的經驗法則,再生能源是靠大自然吃飯的能源方式,大太陽,光電可以進場,但若太陽公公要休息或是來個颱風大陰雨,怎麼辦?風電呢?有風才有電,沒有風,就休息了!

我們的產業能隨著太陽的作息及東北季風的強弱而調整我們的生產模式嗎?不可能也不可為!

我們佔比近80 %的火電,都是靠進口!其中天然氣更是99 %為進口,根據台灣天然氣安全存量的天數,自114年起至少為11天,目前台灣島內有二個天然氣接收站,永安及台中,位於桃園的第三接收站正在興建;先不要討論接收站,台灣是個孤島,若碰到刻意的「圍島」或是大颱風,我們就「可能」會斷氣!

一個佔比達50 %的能源沒有了,我們還能做什麼?

再Google 一下,2025年能源的趨勢⋯⋯

「2025年,將是核能迎來復興的一年。在歐洲,因為全球暖化、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安全問題,使人們重新關注核能。而在美國,科技大廠也把核能視為對氣候友好的能源來源。可預期的是,將有更多重啟已關閉大型核電廠的消息,也會有更多仍在開發中、更小型、更容易安裝的新一代反應爐計畫出爐。」

上面的資訊是一個事實,但是,我們的執政黨不知是「無知」,還是為了「面子」?

行政院長卓榮泰去年在接受彭博社專訪時指出,政府對新的核能技術態度「非常開放」,他甚至於說要留任除役核對電廠員工,我個人的解讀是不是要讓這些留任的員工去接受新一代的核反應爐呢?

我以核電專業的立場,必須說,院長,您太樂觀了,新一代的核電廠,什麼時候才能商業運轉仍是未知數,有人預測2030,有人預測2050,但到那個時候,留任的核電廠員工,幾乎都退休了,這是一個不負責任且不可思議的承諾!

目前最好的方式是,建立朝野共識,返核不是壞事:

1.核三廠儘速延役!這個廠的用過核燃料仍有儲存的空間。

2.儘速修法讓核二廠延役!甚至核一廠延役!根據美國的方式,建乾儲場,台灣所有的核電廠都是根據美國法規興建及運轉的,我們就繼續跟隨美國的腳步就好了。

3.儘速重啓核四廠!它可是最新的電廠且測試都比廠家及設計要求標準還高的電廠!政府若不相信,可以再請教當年主持核四安檢的華裔總顧問!而且,開放給專家及民眾公開評估。

一個退休的老工程師,僅能如此的向朝野建言:一個健全的能源政策比大罷免重要!

「返核」真的不是件壞事,要顧肚子,漲電價及向政府要求補助,只能治標,不能解決問題,一個健全的能源政策才會長長久久。

為了台灣更好,包容及溝通才是正途,而不是你爭我奪,把資源浪費在內鬥上!建立朝野能源的共識,台灣才會更好!

 

*作者為「新故鄉智庫」國政顧問,本文原刊114/4/25風傳媒,由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