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容把勞健保撥補誤當台商回流的「配套指施」(賴香伶)

豈容把勞健保撥補誤當台商回流的「配套指施」(賴香伶)

作者:賴香伶(民眾黨政策會執行長)

面對川普政府新一波對等關稅政策衝擊,政府趕忙提出4100億元的特別條例與預算,其中以協助產業、支援勞工的部份僅930億,其它經費以用在撥補台電1000億及國土安全韌性1500億最多。

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就特別預算編列時脫口而出,預算中撥補勞健保是因應「台商回流設廠的人力與社會需求」。他強調,回流台商若帶動就業人口,勢必增加社會保險需求,勞健保撥補正是未雨綢繆的重要措施。從他的發言可知他根本不明瞭這幾年政府補勞健保的原因是要挽救破產在即的勞保,與台商是否回流、有否更多人就業無涉,而郭長以此來解釋撥補勞健保預算是「未雨綢繆」真的是不知所云。

日前他又對台電員工在陳抗時指出台電的虧損是因錯誤的政策及不當的成本結構所致,而他竟脫口說「看不下去的人可以離開」引起眾怒,進而被批「該離開的是他」;從他對上該二政策回應,人民要問的是他真的適合擔任經濟部長嗎?從4月初卓院長帶著部會首長召開因應關稅衝擊的記者會,他不發一言,到立院備詢時只提出一張A4大小的受關稅衝擊評估資料給在野黨,編列特別預算時又指稱撥補勞健保是為台商回流減企業負擔,再再顯示他已不適任了。

就以吸引台商回流為例,經濟部該提出的政策協助,例如簡化行政流程、創造就業誘因、強化基礎建設,即使郭部長認為特別條例撥補勞健保可以支應台商返台投資後人力成本的吸收,也該提供台商可提出工作機會的數據、薪資級距中位數及保費補貼多少人、補多久。郭部長來自企業,企業經營以利潤為導向,台灣勞工專業認真是吸引各國投資的主因,而社會保險制度是我國課以雇主的法定義務,對各企業一視同仁,在郭部長口中竟變成台商回流的「禮包」。

再者,此次政府提出的特別條例草案撥補台電虧損,把被刪減的台電撥補1000意預算包挾在特別預算中,還以不會漲電價為理由,這種理由根本無法說服大眾,因為近三年政府用納稅人血汗錢倒貼台電4,000億元,但台電卻同步也調漲3次電價,累積平均電價漲幅逾3成,讓國人被剝兩層皮。

第三,勞保潛藏負債已高達13兆、健保收支失衡,政府一再拖延制度性改革。過去蔡政府時期超徵稅收已有撥補勞保之前例,此次賴政府上任後第一次提出特別條例及4100億預算,其中撥補勞保只列100億,根本就是點綴式的。在野黨多次呼籲應增加撥補數,每年起碼1000億,並將政府最後支付責任入法,用制度性改革讓勞保永續並顧及世代正義。

對於高關稅下我國如何強化產業韌性與供應鏈安全,台積電及相關產業赴美是否造成科技產業的空洞化,郭部長若真心要協助受衝擊的產業與勞工,就該提出透明、精準的預算安排與產業轉型升級藍圖,而不是用「未雨綢繆」的說詞,將勞健保撥補當成「配套措施」。

 

*本文原刊登於《風傳媒》經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