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匯率抵關稅 扼殺企業活路(中時)

拿匯率抵關稅 扼殺企業活路(中時)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經貿辦總談判代表楊珍妮率領的政府團隊,於美東時間1日結束在華府就對等關稅等經貿議題與美方的首輪實體磋商,巧合的是,政府前腳宣布我方與美談判,新台幣兌美元2日隨即創下中央銀行統計以來最大升幅,5日更繼續狂飆,短短2個交易日共狂升1.872元、升幅6.21%,如失速列車般的史詩級漲勢,讓人不由得懷疑,政府所謂不能說的談判底牌,正是用新台幣升值交換美方調降對等關稅。

台幣飆升 台版廣場協議

包括央行總裁楊金龍和總統賴清德,5日傍晚罕見一前一後「說明」台灣匯市變動和新台幣升值情形,強調新台幣升值是因為台灣經濟基本面良好、外資匯入和外匯市場預期心理三大理由,央行沒有參與台美經貿工作小組,台美雙方關稅談判未觸及匯率議題,甚至扯出發現市場可能出現炒匯禿鷹。歸根結底而言,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真正促使新台幣如嗑藥般狂升的背後推手,正是賴政府和中央銀行。

首先,新台幣這波挺升若是因為反映經濟成長,為何匯價早不升、晚不升,卻在此時暴升。1月底並沒有因為去年全年4.59%的經濟成長率而暴漲,4月也未見匯率因今年第1季強勁的出口表現上揚,但偏偏就在鄭麗君等人和美方接上線後,彷彿全世界一夕突然發現台灣去年和今年首季經濟表現超級棒,進而帶動新台幣狂飆,這樣牽強的理由,就算寫成鄉土劇都未必能讓觀眾埋單,卻被政府拿來唬弄民眾和企業,令人無語。

其次則是央行態度明顯轉變,過去央行始終強調柳樹理論,這也一直是央行干預新台幣匯率時最常用的說詞,然而反觀自5月以來,央行不僅放手讓新台幣升值,甚至有很大的可能是推動匯率勁揚,否則在台灣擁有超過5800億美元外匯存底的情況之下,央行要沒收新台幣漲幅、消滅市場預期心理,乃至對抗匯市禿鷹,完全可說是兵強馬壯、不愁沒有銀彈。如果不是接收上層的指示,央行又何以不作為至此。

新台幣升值,表面上對民眾有利無害,還能增加進口消費力,近日民眾搶匯之亂,甚至造成多家網銀大排隊、當機現象,就是反映匯價升值下的「暴富」心態。但長期而言,日本在《廣場協議》後迎來失落20年的殷鑒不遠,且台灣經濟是出口導向,強勢匯率除了造成廠商弱勢價格競爭力,首當其衝的即是電子大廠及壽險業者面臨高度匯損壓力,進而可能侵蝕獲利,再接下來很顯然就是影響股價和股市。

黑箱談判 企業成墊腳石

更簡單說,對中小企業外貿而言,高關稅是死路一條,但影響集中在出口美國;新台幣升值則是完全沒有生路可言,因為匯率每升10%,等於台廠漲價1成,在同樣產品基礎下,台灣要如何與價格較低的亞洲鄰國如日本、韓國競爭。根據評估,高科技產業每當台幣升值1元,全年淨利就減少4%至6%。像台積電等滿手訂單的大廠更不會有好日子過,因為台積電收到的貨款是美元,新台幣兌美元每升值1元,台積電原本1億美元的獲利就會因匯兌減損新台幣1億元,光是5日匯率暴衝,台積電匯損就超過800億元。

不管算盤怎麼敲,對於台灣的企業而言,新台幣升值都是禍不是福。唯獨對於賴清德政府而言,用匯率來交換降低對等關稅稅率,實際上雖然是輸了裡子,卻能贏得面子,因為可以自我催眠和宣傳「台美友好」、「政府有與美談判能力和成效」。也就是賴政府所謂的談判底牌,最後仍有極大機率是把企業當成墊腳石,出賣台灣企業的生存空間,用來討好美方,以營造台灣「說得上話」、「台美關係堅如磐石」的假象。

從川普宣布對等關稅前,政府即主動奉上台積電赴美擴大投資,一直到這次新台幣失控狂飆升值,賴政府與美談判的招式可謂「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中間過程完全黑箱,沒人知道談判內容,結果則是台灣不停用熱臉貼美國的冷屁股。這一次,更是連央行的獨立性都成為祭品,就算楊金龍再三澄清沒有海湖莊園協議或台版廣場協議,然而政府出賣新台幣匯率、扼殺企業生存競爭力,卻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本文經中時授權轉載,原文連結: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50506004250-262101?chdtv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