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悟現象」一場無煙硝味的文化復興運動(王惠珀)

「洋悟現象」一場無煙硝味的文化復興運動(王惠珀)

作者:王惠珀 (前衛生署藥政處長)

《洋悟現象》

太平洋東岸的國度鼠輩當家,治標難以治本,被內亂外患搞得焦頭爛額。西岸的水牛國度則在埋頭苦幹數十年後,羽翼豐滿,開門迎客。兩岸一衝撞,引發的「洋悟」風潮正方興未艾。

歷史總是充滿驚奇,美國要收編(或停用)「tiktok」,逼得「tiktok難民」出逃,在【小紅書】觸發心靈開竅,這自發性的民間集結可稱之為「洋悟現象」。

「洋悟」的年輕人在雲端進行中、美二地生活指標的大對帳(民生、教育、貸款…)。兩相對照,有了長期被餵食假訊息的背叛感(落後中國、新疆滅族…),「人性vs政治」的反思以及對民粹政治的反感跟著浮現,在美國大街小巷展現「民可載舟亦可覆舟」的民意,稱「洋悟」是「無煙硝味的文化復興運動」似不為過。

《美國價值的起落》

2016年,川普高喊MAGA(讓美國再度偉大),帶出唯我獨尊的美國價值。其後的拜登承襲MAGA,遂行抗中政策。雖有學者不斷抨擊白宮「反中掩蓋不了治國效能不彰的事實」,終究不敵民粹政治的洗禮。八年下來,美國沒有MAGA,徒留一個怒氣沖沖的混亂國度。

政界也有不少從政者主張「以民為本」從根做起(推動全民健保的Bernie Sanders、支持民主社會主義的Elisabeth Warren…),仍不敵選民相信「如果有錯都是中國的錯」的情緒,寧可選出78歲的拜登以及78歲的川普來抗中。  

川普以用自由無限上綱的意志(行政命令)在治國,其實很殘忍。連一把手Elon Musk都受不了而棄政跳船,企業界更是移行西向,交心不願與中國脫鉤。巴菲特老人家也嗆聲:「美國以關稅戰得罪全球75億人,只是讓3億人自嗨,這是在自殘。」

《被扭曲的美國價值》

長期以來,民粹帶給美國的是製造業空洞化、貧富不均、中產階級貧民化、流民充斥等社會問題,也醞釀出許多描述「國家治理負能量」的寫實文學。例如《呼吸機上的資本主義》道盡新冠疫情期間社會邊緣人的悲歌,《Nomadland》被拍成電影《無依之地》,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女主角獎(2021年)。

社會公理正義排不進資本主義國家治國的議程,生活在此的無依之人最是悲慘。

在此同時,世界看到了中國的崛起以及社會榮景,崛起的背後則有著國家有效治理,積累均富的正能量。這不令人意外,且看,歷史上孫文(醫師)、周恩來(紹興仕紳),切格瓦拉(古巴醫師終身在南美洲打游擊)等,都是相信社會主義,背叛自己階級,跳出來從事革命的左派知識分子。

「洋悟」讓年輕人醒悟自己是貧富不均下的受害者,激盪出要求「社會公平正義」的思潮(像不像2023年台灣的小草運動?),也開始對「利他才能利己」的社會主義持著正向的態度。民主社會主義運動(Democratic Social Movement,DSM)於焉萌芽,在美國已有239個分會,民調顯示支持DSM的人口比例與教育程度呈正相關,與年齡呈負相關。

Pew Research Center報導,支持社會主義的比例與年齡負相關,與教育程度正相關。

《左、右衝撞給台灣人帶來何種啟示?》

早年的陳映真以「社會的左眼被挖走了」道出為政者少了左眼,將無法把國家帶向公平正義,終究會拖垮國家。因為民粹政治違背人性,產生的社會問題跟罹癌一樣,你不理它,它會坐大。美國如是,台灣亦如是。而社會主義的理論裡有著以左眼看政治,相信「心裡容得下社會公平正義(例如實施全民健保),靈魂裡才找得到人性」的信仰。

左眼要明亮一些,才能找回人性。民粹式民主的左眼被弄瞎了,如何選賢舉能?

《結語》

台灣是個為政者唯我獨尊,天選官員唯命是從(檢調有權侵犯人權…),選民則戴著綠光鏡在同溫層自嗨,集體沉溺於仇恨動員,既不講道理(逆我者死…)又好勇鬥狠(不順我意就大罷免…),更無視於社會的墮落。不幹正事的統治太低級,徒留一個怒氣沖沖的混亂台灣。

民主自由(美國為例)與公共治理(中國為例)是兩回事。套用電影《縫補靈魂的天使》說的「你必須拋開你的出身(同溫層)才能成為上帝想要你成為的人」,這正是「洋悟現象」帶給台灣人該正視沉疴,走向文化復興的啟示。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其在《優傳媒》所撰專欄,榮獲第20屆卓越《新聞評論獎》。

 

*本文原刊於優傳媒,經作者同意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