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與民進黨的罷免之爭(劉東皋)

國民黨與民進黨的罷免之爭(劉東皋)

作者:劉東皋(台灣新故鄉智庫協會研究員)

國民黨台中市黨部與大雅、清水區黨部等,5月初因罷免連署案遭搜索,市黨部書記長陳劍鋒與一組總幹事伍康龍遭到收押;後續國民黨台中市議會黨團於5月7日中午在議會召開記者會,卻只是訴求檢察官應退返搜索時帶回的無關罷免連署等資料。從兩黨各自提出罷免訴求以來,各自歷經一、二階的連署過程來看,不免令人慨歎,國、民兩黨的组織纪律及動員能力,實在有不小差距。

此次大罷免,除了台北市,台中的大罷免行動,可算是民進黨動員最力的直辖市。國民黨台中市六名立委的二階罷免連署都達標,而國民黨市黨部又因罷免民進黨何欣纯和蔡其昌的連署書中,有相當比例的死亡连署名單,遭到台中地檢署的搜索調查並收押黨部主要幹部。按理講,國民黨上自黨中央、下至縣市議員及黨籍里長,應該都要動員起来、互為連繫支援、並抗議檢調辦案不公。

然而,7日的記者會,國民黨台中市議會黨團議員們只有要求檢調退還與罷免無關的黨員名冊、選舉計畫等內部資料,連前黨團書記長黃馨慧議員都覺得訴求太過軟弱。筆者會後詢問國民黨團書記長李中有無其他抗議訴求、或支援市黨部的行動,但他只說尊重檢調的調查,黨團也無其他支援行动。

國民黨團記者會訴求顯得無力

黄馨慧在記者會中曾態度强硬表示,檢調如果繼續惡搞,以後恐没有人會再相信檢調系统。但事後受訪時,也未表示將對檢調有進一步的抗議作為。相較於台灣民眾黨在黨部被搜索、前主席柯文哲被收押後的抗議和抗争行動,國民黨顯得無力多了。

不過,國民黨的無力,也不是没有道理。首先,國民黨確實被查出有不少已世者的連署名單;而柯文哲遭收押,不但欠缺證據力,且柯文哲自始堅持清白,檢調至今仍缺乏柯文哲犯罪實證。國民黨落人把柄在先,自是少了底氣。

其次,國民黨的無力,又與其组織的鬆散不團结、和黨中央的權威衰落有關。市黨部被搜索後數日,黨部內傳出,此次罷免台中民進黨立委,第一階段時有議員只交出不到百份的連署書;而市黨部遭搜索、書記長等人被收押,除極少數議員有連絡關心,多數則顯得事不關己。

事實上,7日的議會國民黨團記者會後,就有國民黨議員聲稱,他又不歸黨部管。國民黨组織的鬆散和議員的各自為政,讓黄馨慧也深有所感。身為立委廖偉翔的媽媽,黃馨慧對於罷免及反罷免行動,認為國民黨議員應該要有覆巢之下無完卵的觀念,若仍抱着各自為政、事不關己的心態,國民黨這次真的會被搞垮。

國民黨中央曾發文要各級民代投入連署

問題是,國民黨中央4月28日即曾發文给各縣市黨部及各级民代,要求啟動罷免賴清德、推動第二階段罷免民進黨立委連署,並會將各民意代表推動二階連署的成績列入考核並公告,讓支持者知道「在地民意代表的努力成果」。不過對於這纸公文的约束力及效果,連黄馨慧都感到没有太大信心。

反觀,民進黨的组織動員力及議員的團结力,却是另一番景象。大约兩周前,民進黨英系幾位議員邀媒體記者餐會,席間筆者詢問同桌的張芬郁議員,民進黨議員二階段連署會如何協助推動?她直接回答,議員每人都有壓力、各有額度要協助達成。

日前,民進黨台中二階大罷免達標後,筆者電訪西屯區議員陳淑華,請教她如何達標?她也是直接答覆説,她的目標五千份,完成超過七千份。除了在自己的服務處設立連署攤位、發訊請支持者前來連署外,並配合罷團志工在各個路口、市場設攤。對於來連署的民衆,除請他们簽署制式連署書外,並商請他们簽妥另一份連署「同意書」。

對於國民黨市黨部遭搜索、人員被收押事件,她認為國民黨可能都只是坐在辦公室抄寫名册,也没有看到他們有人出來設攤、努力争取一般民眾的支持。而抄了一堆死亡名單後又未核實,是否涉及故意造假或偽造文書,就由檢調去調查清楚。有關國民黨團7日舉辦的記者會,她感覺有點是在轉移焦點,掩飾在連署過程犯下的錯誤。

民進黨組織動員力明顯高於國民黨

雖然筆者對於賴清德及民進黨中央抗拒國會改革、針對總預算案的審查等,以顛倒是非的理由發起大罷免很不認同,但對照自大罷免以來,台中的國、民兩黨內部组織力、團结力和動員力,實在對國民黨反制大罷免的能力没有太大信心。

會存在這種現象,與其说是國民黨中央及朱立倫领導力低落,不如説,除了朱立倫的領導威信大幅喪失外,國民黨上下组織的凝聚力和團结意識,恐早就渙散了。

有國民黨人士日前對媒體坦稱,目前可說是史上最弱的黨中央,地方首長掌握的資源比黨主席多,形成「弱幹強枝」的現象。然而,純粹從資源的多寡看待黨主席的能力與能量,則未免太過純功利思考;好像國民黨各層級民意代表不聽黨中央的號令只是因為沒有資源利益所以動不了。若如此,則不是更要反思,為何現有多數在檯面上的國民黨民意代表,會如此的利益導向、「隨人顧性命」與各自為政?

和大選時同樣只有三成多政黨票的民進黨相較,眼看此次大罷免與反罷免的過程,國民黨一直處於挨打弱勢,罷免綠營立委多處無功,反罷免動員又似顯得無力,國民黨整體組織戰力的軟趴鬆散相對便極為凸顯。今年秋季大罷免與反罷免的對決,真的會是國民黨的「生死存亡之秋」了嗎?

 

*作者為「新故鄉智庫」國政顧問,本文原刊於114/5/13優傳媒,由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