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光芹(時報周刊副總主筆、《新聞不芹菜》節目主持人)
美國總統川普隨口說的「統一」兩個字,令人心頭一驚。總統府和AIT緊急滅火,能淡化突然升温的「疑美論」?
川普的原文是:「他們同意開放中國,完全開放中國。我認為這對中國將會非常好,我認為這對我們也會非常好,而且我認為這對於統一及和平也會很好。」
由於記者會聚焦在美中貿易上,因此一般認為,川普所指「統一」,應是指美中關税立場的「統一」,而非兩岸的「統一」。
總統府迅速發表聲明,强調美中貿易談判,並未觸及台灣議題,請國人放心。AIT也立即回應,美國對台政策不變,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期望兩岸以和平方式解決分歧,避免脅迫。
如果川普語意清楚,讓人毫無懸念,則我方總統府和美國在台協會,也不必立即作出膝蓋反應。問題是,經過反覆閱讀,依然無法完全排除,川普語意中亦夾雜了兩岸統一的意思;尤其後面跟了「和平」兩個字,很難不令人聯想,川普腦海中是否已有「棄台和中」的想像?
至少有7名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川普的發言已引發他國和外交圈的議論紛紛,關切美國對台政策是否已經改變?一名不願透露身分的高級官員研判:「他將會改變現狀,接受中國併吞台灣嗎?」
上期的《經濟學人》才以中華民國國旗被液壓機折彎作封面,內文再度提及「棄台論」,認為川普極可能為了避免與中國爆發全面戰爭,進而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達成交易放棄台灣。報導一出,還曾引發青鳥的抗議。
今年的2月28日,當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被夾在川普和副副總統范斯中間,遭到兩人不斷斥責和威逼時,即有輿論擔心,賴清德總統會不會是下一個?會談3天後,川普即暫停對烏克蘭的所有軍事援助,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民進黨老喜歡把「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掛在嘴上。這會兒,澤淪斯基的既視感,再加上川普的「統一說」,民進黨還不疑美嗎?連評論都不可以?
事實上,「棄台論」早在2010年代初期,即瀰漫在美國學、政界中,理論基礎在於,隨著中國軍事實力日益增長,在亞洲足以與美國相抗衡。為追求國家利益極大化,美國不是不可能放棄對台承諾,以不干預中國「統一進程」為由,袖手不管。
2011年11月10日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前研究員保羅‧肯恩(Paul V. Kane)在《紐約時報》投書,標題是「救經濟,棄台灣」(To Save Our Economy, Ditch Taiwan)。肯恩認為,依照目前的發展趨勢,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台灣,無論是否動武,已勢不可擋,非美國能夠改變。所以,應該在還有籌碼談判時,放棄台灣,以交換多方面的利益。例如,交換中國放棄對美1.4兆美元債權。
2016年10月,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中國政策智囊何漢理,在華府布魯金斯研究院研討會上亦指出,台海發生最壞的兩種可能狀況,第一是北京失去耐心,其次是美國放棄台灣;而所謂「棄台論」,又分為華府以台灣為籌碼,與北京交易並達成協議,以及因中國實力強大,讓美國必須跟台灣說再見。
賴總統曾誇口,台灣是「棋手」,而非「棋子」。面對標榜「美國優先」的川普,如同臥榻之側,有人鼾睡,賴政府除了從字面上找安慰,還有更好的對策?
*本文經優傳媒及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