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川普 大陸打群架策略奏效(施威全)

因應川普 大陸打群架策略奏效(施威全)

作者:施威全(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

川普倡議對等關稅,把複雜的貿易關係簡化成漫天喊價的數字,但遇到中國大陸時美國打折又打折。此波中美協商從結果看來,中方堅持喊價必須講道理,而美國無法合理化其把貿易逆差除以進口額的簡單公式,川普的政治語言在務實的賽局裡難立足。

面對此波關稅戰北京的態度一貫,川普幾次高喊要親自與習近平談,中方對這種元首外交手法意興闌珊,外長王毅曾用「兩面人」形容美國,意謂除非美國自省其無端加稅的不負責任態度,否則只是為談而談不會有進展;4月上旬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社群平台貼出毛澤東影片,配文「我們不怕挑釁。我們不會退縮」,更形象化地傳達了中方的立場。

中方的底氣來自其預先的部署,4月初召開「中央周邊工作會議」時,上海涉外智庫便有訊息傳出:此會史無前例,與2013年「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不一樣,且必須與3月下旬中日、中韓頻繁的外交互動連結來看。

今年的「中央周邊工作會議」與2013年的會議相比,少了「外交」兩字,意謂會議處理的是全局性的部署,包括經貿,更涉及發展與價值;同時也少了「座談」兩字,意思是要起而行,也要看成果,包括自年初以來與東協各國的緊密互動。

最醒目的還是3月一連串和日本、韓國的往來,韓國方面有王毅與韓國外長碰面、中日韓外長會議等;涉及日本的更密集、層次更高,包括日本首相、外相、前首相、前自民黨幹事長都和王毅會面,雙方還有經濟高層對話。

日本新任首相石破茂的外交政策正採取更多元化和平衡的方法,與中國的密切拜訪是避險策略的一環。如同英國在5月19日的「歐盟與英國高峰會」召開前已先與歐盟起草「新戰略夥伴」綱要,並在與美國協商關稅前先釋放內容,日本也企圖拿中國作為面對美國的籌碼。

日本並非宣示與中國關係全面升溫,而是在宣示其戰略自主性,與北京保持開放的高層管道,緩解善變川普造成的影響。日本的姿態不只是經濟的,即使華盛頓對多邊安全框架的承諾變得不確定,日本要確保相當程度的自主行動以維持地區穩定。

英國與歐盟結合以打群架,這也是今日中日關係的要旨。對北京而言,與各國連結如同構築生態網,連結愈多元、食物鏈愈多愈複雜的生態系才是穩固的生態系,例如東南亞諸國本就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當出口美國受挫時,東南亞更將是中國貨的關鍵市場。

此次中方與美國協商,談判團隊除了公安部長外是以經貿官員為主,這是議題需要。台灣觀察此次談判不須把「中央周邊工作會議」的名字少了「外交」兩字,就認為對美新變局裡王毅的角色失色。實情是,「中央周邊工作會議」如同十幾年前的「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一樣,會議結論都是由王毅負責。今年的會議格局拉大,王毅的角色仍重,接下來王毅一定會就中美談判後的發展做政治定調。

 

*本文原刊登於《中時》經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