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硬折哈佛脊梁,台灣五十步笑百步?(風傳媒)

川普硬折哈佛脊梁,台灣五十步笑百步?(風傳媒)

川普(Donald Trump)政府與哈佛大學之間戰火愈演愈烈。近期先是22日國土安全部宣布,將撤銷哈佛大學的招收外國學生許可。儘管該舉措被一名聯邦法官暫時阻擋下來,但美國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29日加碼宣布,將「積極撤銷」中國學生的簽證,且國務院正在修訂簽證標準,「加強審查」未來所有來自中國(包含香港)的申請。美國媒體判斷,川普以「反猶」之名點燃的戰火,很有可能從常春藤名校延伸至加州大學系統。

「反猶」武器化,將菁英改造為「單向度的人」

川普與美國頂尖學府的戰爭,讓外界驚訝不已,搞不清楚他究竟是要「讓美國再次偉大」,還是自廢武功、自毀長城?台灣方面也關心事態發展,但多數聚焦在台灣留學生的去留與處境。然而,太平洋彼岸這場政治與學術的鬥爭,恐怕捲起的效應是全球性的,體現了右翼民粹主義崛起之後,人們將面臨的是政治權力無限擴大,進而重塑思想與言論的樣貌和空間。

川普與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名校的交手,起自其聲稱打擊校園「反猶主義」而提出的一連串要求,並以凍結聯邦補助做為威脅。與此同時,在川普看來,高舉學術自由的美國高教,是其眼中釘DEI的核心陣地,非拔除不可。此外,被川普視為阻撓其執政黑手的「深層政府」(deep state),美國大學恐怕也是建制體系人才的搖籃。

問題在於,「反猶主義」的指控正當性到底有多少,事實上是備受質疑的。去(2024)年美國多所大學校園掀起的聲援巴勒斯坦抗爭示威,反對美國政府援助以色列軍事屠殺加薩等地的巴人。但站在人道主義出發的「援巴」,如何與帶有種族主義意味的「反猶」劃上等號,中間的因果關係根本無法成立。顯然,「反猶」已成為美國政府為了剷除異見,刻意製造出來的政治標籤,並將之武器化。

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諾姆(Kristi Noem)坦言,撤銷哈佛大學「學生和交流訪問學者計劃」(SEVP)的政策,其實乃政府尋求追究哈佛大學「在校園內助長暴力、反猶太主義以及與中國共產黨合作」的責任。換言之,「反猶」只是其中一支箭,另一支利箭則是「反中」和「反共」,雙箭齊發完全說明了川普政府對美國大學出重手,其實真正意圖在於管控思想與意識形態,帶有1950年代麥卡錫主義(McCarthyism)復辟的濃厚味道,透過權力對教育與學術的滲透,將美國知識菁英改造為「單向度的人」(one-dimensional man)。

美國極端主義迸發自殘,台灣應激反應更為巨大

儘管美國成為世界強國的道路上,高等教育功不可沒,帶動了教育在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價值與作用,成為世界其他地區莘莘學子趨之若鶩的知識殿堂。但川普的做法令人意外嗎?答案或許是否定的。美國政治思想家艾倫‧布魯姆(Allan Bloom)在其名著《美國精神的封閉》即指出,美國社會盛行的虛無主義與文化相對主義,預示了高等教育存在的危機。 

而以《美國的反智傳統》聞名的歷史學家理查‧霍夫士達特(Richard Hofstadter),其實還有一本較少受人論及的作品《美國政治中的偏妄之風》。書中細致地指明美國政治極端右翼久盛不衰的偏妄之風,「政治舞台上陰謀論盛行,被害妄想症不時發作」,麥卡錫主義不過是其中之一。

在川普的休克與震盪療法雙重刺激下,內在於美國的極端主義潛流,已經愈來愈成為了一股洶湧浪潮。有「軟實力之父」稱謂的已故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伊(Joseph Nye),生前最後一組文章關注世界秩序的變遷與未來,憂心忡忡的指出:「我們是否正在進入一個美國衰落的全新時期,或者說川普第二屆政府對美國世紀體制和聯盟的攻擊會否被證明是另一次週期性衰落。」他還悲觀地提醒,「如果未來的歷史學家把2025年也列入轉折點,那將是美國政策的結果──這是一場自殘,而不是任何不可避免的長期事態發展。」

在奈伊眼中川普式的「自殘」,是美國走向衰落的主因。而川普「自殘」的做法,很明顯是來自對於中國崛起的焦慮不安,以及全球秩序格局重新洗牌的難以適應,從而對內打造出一個思想溫室來轉移自身霸權的種種不義與虛弱。如此深層心理,絕對不只在美國出現,而是西方世界的共通心病。至今靠著享受「冷戰紅利」維繫權力結構的台灣,自然不會是例外,由於處在地緣政治板塊的衝擊前沿,政治上的應激反應看來更為巨大。

從「卡管」到「忠誠檢查」,大學脊梁挺得住?

從蔡英文時期2018年爆發的「卡管」案,到賴清德時期直接由總統出面,在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上「訓令」,與中國進行交流時能存有風險意識。民進黨政府要清除社會裡「境外敵外勢力」的「毒素」時,大學校園更是首當其衝,要求大學教師簽署《未在中國大陸設有戶籍、領用中國大陸護照、身分證、定居證或居住證具結書》,宛如公然的「忠誠檢查」。

兩岸學術交流也是重災區,教育部點名對岸「統戰3校」與「國防7子」為「黑名單」,教育部長鄭英耀直接明言禁止、反對學生到中國大陸交流,甚至在立法院夸談封殺名單「是我選的」。為配合總統宣示的「賴17條」,教育部集中全力編寫「識讀中國威脅」的「國家教材」。許多教師私下坦言,如今不敢帶學生到對岸交流,就是怕返台後被「查水表」找麻煩。 

賴總統矢言「洗滌人心」,無非是要進行一場思想與意識形態的重構工程,「中國威脅」就跟川普口中的「反猶」一樣,成為一把政權機關槍,消除任何不利執政者的言行,從而齊一思想。1933年秋天,960位著名德國教育家簽署一份公開誓言,支持希特勒(Adolf Hitler)與納粹政權。今天這輛碾碎大學脊梁的右翼戰車再度發動引擎,不僅哈佛大學舉世矚目,台灣又挺得住嗎?

 

*本文經風傳媒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