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美琴險遭斬首,變身「台灣哈米尼」?(林庭瑤)

蕭美琴險遭斬首,變身「台灣哈米尼」?(林庭瑤)

作者:林庭瑤

以色列與伊朗兩大宿敵互轟引爆中東戰火,以色列特勤局「摩薩德」對伊朗接連斬首告捷,川普揚言幹掉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巧合的是,捷克媒體日前報導,副總統蕭美琴去年春天訪問布拉格時,遭到中國駐布拉格大使館企圖對蕭美琴發動「破壞行動」,差點釀成車禍;捷克軍情局旋即證實,中共特工甚至秘密籌畫發動「實體攻擊」——經民進黨政府的包裝下,蕭美琴變成了「台灣哈米尼」?

白髮漁樵江渚上:操作舊聞有蹊蹺

總統府、陸委會表達強烈的譴責,指稱中國這種違背國際規則,為國際社會帶來風險與危險的不法行為。中國外交部表示,中方敦促「有關方面」不要被「台獨分裂」勢力挑撥利用,不要無事生非、惡意炒作,干擾破壞兩國(中國與捷克)關係。然而,北京對此回應很蒼白,似是默認,並未向捷克提出嚴正交涉。

這則新聞「事件本體」發生於2024年3月,但集中報導與廣泛傳播的時間點,卻是在2025年6月下旬。一年多前的「舊聞重炒」,蕭美琴出訪布拉格之春疑似遭中共特工尾隨的「驚悚情節」,還差點被「斬首」;時隔1年多的今日,正值賴清德政府發動「大罷免運動」的關鍵時刻。

這並非單純的國際新聞「延後曝光」,而是經過精心選擇的「時間差操作」,將原本的外交新聞拉回國內政治語境,營造出「台灣處於中國威脅之下、罷免才能鞏固國安」的社會氛圍。

慣看秋月春風:凸顯弱勢賺悲情

首先,這是民進黨擅長操作的「出口轉內銷」:國安人士餵消息給外媒(如《路透》等),炒作中共對台的神秘軍演,「中國在台灣周遭海域,以及東海、南海,部署近90艘海軍與海警艦艇,當中約2/3為軍艦,規模更勝今年中國解放軍2次『聯合利劍』軍演」,不懼最後「弄假成真」,也不怕成了「自我實現預言」。

其次,民進黨明明已掌握執政權和主動權,老是要訴諸悲情(唱哭調),凸顯自己是弱勢的一方,過去是國民黨欺凌「黨外」,現在是共產黨打壓「台灣」。比如說,蕭美琴不只是變成「台灣的哈米尼」,也可能變成「民進黨的周恩來」。

回顧過往,1955年蔣介石也想「斬首」周恩來。當年印度航空公司一架包機「克什米爾公主號」從香港出發飛至沙勞越上空時爆炸。這架包機原定接載以中國總理周恩來為首的中國代表團前往印尼萬隆參加亞非會議,台灣情報特工預先收買了香港啟德機場清潔工人,在飛機上放置炸彈,欲置周恩來於死地。但周恩來臨時改變行程,改乘另一班機去緬甸仰光,因而躲過暗殺。

一壺濁酒喜相逢:「高層共諜」搞的鬼?

第三,政府不該只是甩鍋北京,真該追究責任的是,蕭美琴「布拉格之春」的行蹤洩露,這就是長期潛伏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身旁親信「共諜」何仁傑的汗馬功勞?因為何仁傑「被離職」時間點也是發生在「去年3月」。

這起新聞的操作顯示,民進黨不只是「生產議題」,更是從舊材料中「提煉新敘事」,類似資本市場中的「資產再生/再利用/再活化」。無論是蕭美琴訪捷克布拉格、共諜案、抑或中共打壓事件,皆可在關鍵時點被活化、重組,成為黨政敘事的關鍵一環。

相關操作接踵而至——7月大罷免運動的宣傳策略,8月《零日攻擊》電影,拿台灣人民的錢、洗人民自己的腦,以台海戰爭為背景,把戰爭美學化,沉浸式的販賣戰爭,自我實現的末日寓言,這部「榮耀戰爭的抗中神劇」,美化法西斯主義的參戰正當性。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在野勢力能看破?

而對在野勢力與公民社會而言,當務之急已非單靠「真相揭露」即可對抗,而是要有一套能對應此類「敘事工程」的系統性回應策略,否則勢必會不斷在「新聞事件」裡被牽著鼻子走。

民進黨的宣傳已成一套綿密手法:利用境外新聞管道,舊檔案作為新素材;再透過側翼釋出,或政府部門適時點火;主流媒體帶風向,擴散升溫;再搭配官方聲明或發言人定調;壓制反方批評聲量,形成台灣輿論封閉圈——這不僅是一種新聞戰術,更是一種政治治理術,在資訊汪洋中,民進黨往往能緊抓風向迫使輿論「繭房化」。

諷刺的是,台灣向來想學習以色列的摩薩德和鐵穹,但民進黨這波議題操作,竟然把蕭美琴包裝成了「台灣哈米尼」,連帶不當地讓台灣化身成「邪惡軸心」的伊朗——這種手法,直接令人聯想到之前陳時中在台北市長選戰中,因公廁馬桶宣傳片,反被視為「變態偷窺狂」的敗筆。教人不禁喟歎:這不就是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犬」、「偷雞不著蝕把米」的真實寫照?

 

*本文經風傳媒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