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武忠(大農業博士,農漁經學者)
美國對等關稅暫緩期即將屆滿,七月二日川普總統宣布,美國對越南課徵的對等關稅稅率從四十六%降至廿%,而越南則對美國商品實施零關稅;至於面對仍未達成共識的盟友日本,川普則連連放狠話。
美日關稅談判未完成,川普除稱不考慮延長並再度抱怨日本國內缺米卻不買美國米,威脅將關稅稅率調高至卅%至卅五%;對此日本政府高層則重申「不會為談判犧牲農業」。稻米是日本文化和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由本土供應,對進口的需求不大,日本還透過對進口米徵收高關稅來保護本土農業。
但自去年開始日本稻米嚴重短缺,導致米價暴漲,過去一年日本國產稻米批發價格飆升約七十%。儘管日本政府釋出庫存米,但依然無法平息米荒,米價也持續維持高檔,已影響到日本民眾生計;又逢川普大力批評日本政府對進口美國稻米不公,揚言要實施高關稅報復,內外情勢發展,確實給了進口米提供一個絕佳的機會。
此次談判過程中日本政府高層多次表示,不會為了換取美國的關稅減讓而犧牲本國農民的利益,顯然與選舉有關,畢竟農業是自民黨在地方選區的重要票倉,尤其參議院選舉在即。儘管護農基調沒變,但是日本政府近期已提前釋出三萬噸免關稅外國米,其中美國米兩萬五千多噸最多,其次是澳洲;由民間進口的米一萬多公噸,也是以美國米為主,占整體的七成多,其次是來自台灣的米逾九百噸。
日本政府很可能將繼續加速並擴大「最低限度進口配額」,一方面回應川普對日本政府稻米保護措施的不滿,一方面滿足市場對稻米的需求,安撫日本消費者。只是單靠這樣的作法顯然並不會讓川普滿意,日本政府仍持續面臨美國懲罰性關稅的極限施壓,是否能堅持到底,外界相當好奇。
事實上,日本政府可使用的政策工具,除了檢討「最低限度進口配額」,適度調高自美國進口米的數量和調降部分關稅稅率外,鑑於日本米品質優良,深獲國際好評,日本政府應該加快腳步,有系統協助業者降低生產成本,取得國際認證並針對不同目標市場,將優質的日本米行銷國際,來滿足不同地區,不同消費族群的需求。
目前台灣對配額內進口稻米的關稅為零,超過配額的稻米,每公斤需課徵四十五元關稅。由於台灣稻米生產成本遠高於美國稻米生產成本,若採取與越南一般以對美產品零關稅、換取美對越較低的對等關稅的談判策略,屆時勢將大幅降低美國稻米進口關稅,將會對台灣稻米產業造成嚴重衝擊。
賴政府同樣面臨美方高對等關稅壓力,迄今卻未如日本談判官員般對外表達,不會考慮在關稅談判中犧牲農業的堅定立場,台灣政府是否仍依循過去以「農業讓利換工商業得利」的思維和作法,還是能信守對國內稻農的承諾、不犧牲農漁民權益當籌碼?答案將很快揭曉!
*作者為「新故鄉智庫」國政顧問,本文原刊於114/7/4聯合新聞網,由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