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11日三讀通過全民普發現金1萬元,並要求行政院須在今年10月底之前完成普發;相關條例通過後,網路即時民調顯示,超過7成民眾贊成普發。儘管行政院長卓榮泰15日表示,立法院未就普發現金1萬元一事徵詢行政院意見,已涉及違憲、違法;也有多位民進黨立委建議行政院應提出覆議或是釋憲,但考慮到首波大罷免即將在7月26日投票,行政院是否會堅持反對民意支持的普發現金,值得關注。
內需消費衰退 苦民所苦
事實上,民進黨政府不但不應該以提出覆議甚至釋憲的方式,企圖讓普發1萬元翻盤,更應該盡早發放這1萬元,幫助經濟困窘的民眾度過難關,甚至順勢提出配套方案,鼓勵更多業者加入,吸引民眾及早消費這1萬元,發揮振興經濟與消費的乘數效果。
日前,賴清德總統在進行團結第四講時,曾詢問台下的獅子會聽眾需不需要這1萬塊錢?還質疑1萬塊錢也用不了多久,言下之意,沒有必要發放現金1萬元。然而,賴總統可能疏忽了,他詢問的對象是社經地位較高、經濟條件更好的獅子會會員,他們不需要這1萬元,並不代表庶民百姓不需要。
目前台灣的總就業人口約為1152萬人,資訊及與IC半導體相關的就業人口合計約為82萬人,僅占總就業人口的7%,帶動的就業機會相當有限,傳統製造業勞動人口則占總就業人口的8成,可想而知,傳產的景氣榮枯,對就業市場的表現有明顯影響。
根據海關7月分發布的數據顯示,台灣出口值為533.2億美元,年增率33.7%,表現優異。然而,台灣出口結構極度失衡,7成來自電子產業,單單半導體業出口占比就達到35%,而除了電子資通訊產業外,傳產業的出口則幾乎呈現下滑。
蔡任內發三次 還稅於民
勞動部2024年的失業認定件數超過9萬,這是近15年次高,僅略低於新冠疫情衝擊的2020年,可見整體勞動市場的動能遠不如政府發布的經濟成長數字那般亮麗。而更能呈現內需經濟的零售業營業額,則出現年減1.6%,這是連續2個月負成長,其中,食品、飲料等批發業銷售額年減3.3%,民眾的「體感經濟」明顯轉冷。接下來還有大關稅大考驗,不知有多少企業會因此放無薪假,以致勞工生活陷入困難。發放現金至少讓民眾還有一絲小確幸。
慘澹的國旅是另一個更值得關切的內需消費衰退。旅宿業者表示,今年訂房率暴跌,是近年來最慘淡的暑期旅遊季。例如,過往花蓮暑假住宿率有8成5,今年平日竟然不到3成,即使假期也只有4成,梨山地區住宿率從7成下滑為5成,業者叫苦連天。
而國際旅客入境人次也長期未能達標,以至於新上任的觀光署長陳玉秀表明,不再把來台旅客人次數量作為衡量推展觀光的單一KPI目標。有多少人在台灣旅遊,就能創造多大的旅遊經濟,旅遊人次當然是很重要的指標,民進黨政府因為擔心觀光人次目標年年跳票,乾脆忽略這個指標。與其如此,不如好好想想,如何透過各種政策工具,提升台灣的觀光市場。普發現金1萬元,正是政府手中可以運用的工具,若政府能夠作出完善規畫,總有助於活絡經濟。
馬英九與蔡英文執政時期,都曾經發放現金或是消費券,蔡英文任內甚至連發3次,其中,2023年發現金6000元的財源和這次的1萬元相同,都是稅收超徵後的「還稅於民」,當時的行政院長蘇貞昌強調,因2022年稅收超徵4500億元,因此決定以普發現金的方式讓全民共享經濟果實。2024年稅收高達3兆7619億元、超徵5283億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除非民進黨是因為不想讓提出這項法案的在野黨「得分」,否則,賴政府有什麼理由拒絕?
蔡英文、蘇貞昌的作為既無違法、違憲的問題,當前以「還稅於民」的理由發放現金更是理所當然。老實說,在野黨只是提案,但能夠確實讓萬元現金發揮更大效益的,是握有行政權的政府。若執政黨真的體恤小民生活艱辛,認真提出相應的配套措施,普發萬元一定能成為讓人民感念的政績。在川普關稅衝擊、經濟衰退的此刻,就讓朝野攜手,展現一次「苦民所苦」的德政,讓民眾感受一點小確幸吧!
*本文經中時授權轉載,原文連結: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50716004644-262101?chdtv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