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典蓉
726大罷免本來就是一場豪賭,總統賴清德為何敢賭?因為這是沒本錢生意,一來這是在別人土地上打的戰爭,二來如果賭輸還有「公民團體」可以當擋箭牌;不過25比0的結果還是重重的打了執政當局一個耳光,賴總統敢賭不服輸,更進一步號召全黨投入823罷免,他賭最後一把,非要敗光民進黨累積多年的民主資產不可!
罷免席次預估誇大 導因於權力者的妄想及錯覺
726大罷免結果之所以引發各界甚至國際震撼、罷團青鳥哀鴻遍野、期望落差極大,主要是民進黨及罷團之前吹牛吹到極點,投票前一天柯建銘斬丁截鐵的說31席全罷,他之前還說,「至少6席被罷掉、10到20席為中成功」,名嘴也跟著助勢,從7到11席都有人喊價,難怪最後0席結果會造成青鳥的心理創傷;大失敗後,綠營及罷團共通的事後之明是,這次大罷免是在藍營優勢區仰攻,因此本來就很困難,問題是這樣顯而易見的事實為何之前沒想到?為何可以認定立委選舉後才一年多,台灣政治版圖有可能大規模移動,這是權力者以為自己無所不能的錯覺,而旁人震懾於權力邏輯,失去了獨立判斷的能力,最後才會釀成大錯。權力錯覺是有科學根據的,近代史中斑斑可考,毛澤東發動大躍進以為可以讓中國超英趕美,結果是一場數千萬人死亡的浩劫,希特勒以為自己可以兩線作戰,犧牲數千萬人的生命,但也種下納粹最後滅亡的敗因。還好台灣尚未走到這樣的大災難,但是賴清德和柯建銘穿的是國王的新衣,已經顯露無疑。
大罷免推給曹興誠 賴清德有不用負責的錯覺
權力者的妄想之一就是犯錯不必負責,這次的大罷免剛好提供了賴清德這樣的錯覺及誘因,首先、賴清德從頭到尾都聲稱罷免是公民的自主行動,當然,柯建銘多次「誠實」的指出曾和賴清德等高層討論,完全打臉這樣的說法,更重要的是,民進黨在最後階段真如曹興誠抱怨的只願當不負責任的側翼嗎?事實上賴清德在民進黨全代會要求黨公職與公民團體同行外,黨祕書長林右昌親征花蓮,負責新竹的則是柯建銘的愛將林志潔,民進黨從不分區到區域立委紛紛投入,多數地區的同意票也都接近2024立委選票,這絕非單靠公民團體就可動員出來的;更何況,賴清德的「團結十講」也和大罷免行動環環相扣,本來預期到罷免投票前一天還有最後一講,後來是因反應不佳而中斷。
可以說,賴清德維持實質幫忙但表面上未介入的姿態,將責任推給罷團,他自己成為中立第三人,這樣的行為對一位國家領導人而言是極不負責的;就如川普常常形容自己是有「mandate」(民意授權),美國人民選的是川普,不是馬斯克,川普要馬斯克走人他就得走人,因為最後向美國人民負責的是川普;同樣的,台灣人民選的是賴清德,不是曹興誠,賴清德將大罷免推給罷團及曹興誠,無疑是「領導權外包」的不負責任作法;當然,賴清德打的正是賭輸不用負責的算盤,只是,相較於賭輸的總統,人民同樣無法接受不負責任的國家領導人。
另一個賴清德敢賭的原因,在於這是一場在別人土地上打的戰爭,民進黨以為自己可以高枕無憂。這次遭到罷免攻擊的24立委都是國民黨籍,1位市長高虹安也屬在野的民眾黨;有綠營人士美化大罷免,這是另類期中選舉,或是另類解散國會,然而,這種說法的根本問題是,為何只有在野黨需要經歷期中選舉或解散國會,執政黨的立委不用,而且每一位立委任期都應該是一致的,如果只有一部分人要歷經期中改選並落選的風險,豈非完全違反平等原則。
當然,只有半數選區立委的罷免正是大罷免行動的核心,對賴清德而言,這是一場沒有風險的賭局,綠營未有人遭到罷免因此可以毫髮未傷,藍營無論損失多少席,對民進黨或賴清德而言,都是多出來的,換句話說,這是標準的無本生意,不玩白不玩。為了打造半數人挨打的戰場,國家權力介入的痕跡斧鑿斑斑,國民黨縱有死亡連署爭議,但在動輒羈押的威嚇下,那裡還有人敢發動連署,即使唯一連署達標的台北市士林北投區,也因為領銜人最後落跑、避不見面而無法成案,綠營嘲笑藍營組織系統淍零,當然無法對綠營發動罷免,但這就像柵欄壞掉才要捉羊一樣,看不見的寒蟬效應早就遍佈四處。
清一色的藍委遭罷免,就是上演政治版的「大逃殺」,二十四位藍委加上高虹安,一開始可說是孤立無援,有人開玩笑說,藍委面對大罷免的慘況是「球證、旁證、再加上協辦都是我的人,你要怎麼和我鬥?」他們每個都被戴上隱形的「中共同路人」高帽子,除了要在街頭面對罷團常常不符事實的攻擊外,連外媒都可以出口轉內銷批評在野黨接受習近平的指令大砍國防預算,事實上,今年國防預算扣掉誤編的只砍了 1個多百分點,是歷來最低,更何況,以日前黃國昌爆料的國策顧問百億國軍採購弊端為例,在野黨監督國防預算何錯之有,但罷免過程中卻成了說也說不清的賣國罪狀。
和民意對賭,賴清德最大敗筆
賴清德的另一個賭注就是藍綠選民參與度落差,之前民調顯示藍營選民投票意願遠低於綠營支持者,因此即使藍大於綠的選區也有機會罷掉藍委,當然,賴清德的最大敗筆就是和民意對賭,依照小笠原欣幸的數據分析,以民團為首的罷免方動員了賴清德77.8%支持者投票,但國民黨方的力道更強,動員了侯友宜85.68%支持者投票投票,這些數字證明反罷方動員力更強。甚至,依照台灣永續棧科學家吳奕辰的數據分析,這一次大罷免,包括民眾黨在內的第三勢壓倒性的投向反罷方,對每位藍委的助力可以達1成多,「為什麼第三勢力支持者願意特別出門保衛國民黨立委?」吳奕辰表示自己沒有答案。
原來消極的藍營支持者為何踴躍投票?原來的第三勢力為何不怕麻煩的出門「護衛」國民黨立委,綠營在大敗後一直跳針說是因為普發現金一萬元害民進黨落敗,這樣看不起選民的心態總有一日會讓他們再輸一次;可以說,罷方若是為了護衛行政權出門,反罷方就是為了立法權所代表監督制衡及民主意涵而出門,大罷免也許是執政當局炮製的奪權大戲,可以慶幸的是,多數選民藉著這個舞台表達不同意,進行了一次由人民發起的「防禦性民主」。
可以確定的是,在投票率高達56.1%的大罷免中,總投票人數近680萬人,24個選區中,同意罷免票為161萬餘票,占42.5%,不同意票則達218萬,達57.5%,不但總數是不同意高於不同意,個別選區也是如此,選民明確的否決了執政當局罷免在野黨立委的提議,當前民意反對賴清德或民進黨一黨全拿,「更大的民主」有了答案,總統卻無能或無意遵守,這才是台灣民主最大的危機。
*本文經風傳媒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