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淑中(台灣首府大學前校長、中選會前委員)
賴政府關稅談判無能,導致台灣遭美國課徵20%的高關稅,甚至連最基本的救災工作也做不好,引起廣大民怨。
丹娜絲颱風造成雲林、嘉義、台南、高雄等中南部縣市的災情慘重。據統計有100萬以上住戶停電、6萬8千多戶停水,農產物及民間設施的損失估計達32億8千多萬元;截至7月31日止,仍有超過2萬3千戶的房屋嚴重破損,許多長者被迫住在帆布覆蓋的自家老屋。
此次颱風重創雲嘉南地區,賴總統卻訓斥災民,稱軍人不能進民宅救災、不能什麼事情都靠國軍,並叫老人自己爬屋頂去補漏的一席談話,不只讓災民寒心,也有失總統作為三軍統帥的高度。
當前國家面臨的安全威脅早已不囿於傳統的軍事、外交威脅,非傳統安全威脅也日漸深重;尤其颱風、地震、水災、暴風雪所造成的天然傷害,其災難程度巨大且難以立即收拾,也非地方政府可單獨解決,因此世界各國將其部隊作為國家救災主力,這已是全球軍事的重要趨勢。換言之,軍隊雖是國家面臨戰爭時的主要保衛者,但平時重大救災任務也同等重要,甚至「救災視同作戰」。
美國五角大廈早在2010年即已將氣候變遷造成國家天然災害、嚴重影響美國國土安全等內容,放入《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報告》中。日本為防範非傳統安全威脅並保護人民生命與財產,現行的《自衛隊法》內容也早有規定,國家遭遇天災地變時,「災害派遣」為自衛隊的重要行動之一。中國大陸2005年頒布的《軍隊參加搶險救災條例》,特別將抗洪、治水、救火等非戰爭任務納入部隊的經常性訓練。
近期中國大陸的華東、華北、東北等地區持續遭逢暴雨來襲,引發洪澇和地質災害,造成民眾傷亡和財產損失;在「災情就是命令」下,大量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民兵迅速出動,協助地方政府的防汛救災;其中光是北京的武警總隊即派出了2千多名官兵,前往北京市各地區執行搶險救災任務。
我國國軍除了負有保國衛民責任,過去國家遭遇各種重大災難如地震、颱風或空難事件,都會秉持「超前部署,預置兵力」原則,隨時協助政府救災。例如2014年的澎湖空難、高雄氣爆,2015年的禽流感疫情、復興航空空難事件等,都可看見國軍在第一時間即投入救災的身影,充分展現國軍夙夜匪懈的支援救災精神。
國軍即時救災並不亞於軍事演習,更不亞於戰時作戰。尤其「平戰結合」、「平戰一致」,同時處理及發揮「作戰」、迅速「救災」的多功能軍事體系,早已是世界各國國防趨勢。此次台灣南部歷經颱風的重大毀村,又遭遇西南氣流的豪雨襲擊,導致災情擴大,據媒體報導,風災23天後,賴總統才下令行政院成立「雲嘉南災後復原前進指揮所」,也難怪至今全台尚有2萬多戶民宅的屋頂仍未修復,真是其來有自啊!
*本文原刊登於《中時》經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