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景為
賴總統執政1年多來,政績乏善可陳,所有爭議的焦點幾乎全在對抗朝小野大的立法院;尤其最近幾個月,賴清德率領綠營把大多數的力量都押注在大罷免上,不斷催眠全黨與支持者形勢大好、只要罷免掉國民黨立委,立刻就能改變困局,所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結果726大罷免遭到25:0全面慘敗,選後更驚覺原想翻桌重賭不成,賭桌翻後不僅留下滿地狼藉,抬頭一看,外面世界已然大變。
賴清德與民進黨現在至少面臨三大危機,稍一處置不足或不妥,每一項都足以讓其傷筋錯骨,遺患無窮,甚至重創整個台灣的生機。其實這三大危機早就存在,而且也都有人示警,可偏偏那時賴清德與綠營卻都置若罔聞,非要一條路悶著頭走到黑,如今誤了時機、延遲面對,再要救治已是難上加難。
這三大危機,一是美國對我國施以20%的高關稅,以台灣作為高度出口導向的經濟體,明顯高於日、韓僅15%稅率的待遇,造成我產品在美國市場全面失去價格競爭力。更嚴重的是,台灣至今仍未能加入RCEP或CPTPP,導致我產品在亞洲各國市場也面臨高關稅的不平等衝擊;高關稅的連鎖效應、各種內外結構性的惡化,正導致台灣經濟的快速崩解。
但賴政府至今仍未能提出務實有效的政策因應,而且對台美談判的過程與內容採取「黑箱作業」模式,不容國會民意的參與監督,也不向社會說明,完全違反其當年反服貿黑箱的宣示。
過分的是,有些綠媒不但配合淡化問題,竟還誇讚賴政府能把原來32%的關稅談到降為20%,刻意欺瞞川普最早喊的超高關稅只是表態,後來才是真正作數的各國談判,結果我國實際稅率高於日、韓的事實。此一高關稅對一般人或許無感,但對產業界卻有巨大的殺傷力,進而很快就會影響到整體的經濟民生。
二是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的姍姍來遲,卓揆表示已匡列近300億,將再加上728豪雨災損補助,預算一定會再往上加。期間則傳出之前民進黨國會黨鞭柯建銘為了力推大罷免,曾阻擋過該條例。
無論如何,執政黨心中只有政治、救災與重建慢半拍確是事實,而受災最重的南部原本是綠營票倉,大罷免慘敗後的民進黨如今回過神來,當然急了,一定會大撒幣不皺眉,但1年後的台南、高雄市長選舉會不會現世報,可就難說了。
三是賴清德、民進黨與罷團人馬理不清的恩怨情仇。雙方原本是相互拉抬、利用的關係,但結果大敗也就一拍兩散。對接下來的823罷免投票,如今罷團之間落跑者有之,相互畫清界線者亦有之;如果大罷免成了,這批吃「反共飯」的綠朝新貴將尾大不掉,如今慘敗如何切割,一樣是燙手山芋。
民進黨至今尚未爆發找戰犯、搶位子的內鬥風暴,實在是綠營還沒有比賴清德更強的共主出現,而且在野藍白兩黨也未強到成氣候,但這就像壓力鍋中煮綠豆(鬥),只要火候條件夠了,馬上就會引爆。以賴清德剛愎自用、用人唯小圈子、聽不進諍言又好鬥成性的慣性,搞政治在行卻慘敗,領導治理則大穿幫,黨內外形勢應該很快就會有戲劇性的變化。
*本文原刊114/8/4中時,由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