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亞中(孫文學校總校長)
聯電創辦人、「反共護台志工聯盟」3號志工曹興誠先生近日公開主張,台灣若要捍衛主權,應盡速發動一場全民公投,內容包括:廢除憲法中「一個中國」的意涵,並改國號為「台灣國」等。
曹興誠先生是一位傑出的企業家,在其專業領域中確實聰明、靈活,善於應變與博弈,堪稱成功的商人。然而,政治畢竟不是他的本行,在這方面他與眾多激進台獨者一樣,卻犯下了「笨、愚、蠢」三大錯誤。
「笨」原意指竹子的內層白膜,引申為單純潔白、未受汙染,但也因未與外界接觸,常被引喻為不食人間煙火、遲鈍、不靈活。但在某些情況下稱人「笨」,或許只是認為對方不懂世事,有些「天真」,並無惡意。
「笨」之處,在於台獨激進者對國際法與國際現實缺乏基本理解。曹先生引用國際法學者、前國際法院法官 James Crawford的說法,指出台灣具備《蒙特維多公約》所述之國家四要素——領土、人民、政府及與他國交往能力,但是由於台灣始終未明確宣示自己是獨立於中國的主權國家,並持續沿用「一個中國」的憲政架構,因此國際社會無法在法理上承認其為一個獨立國家。這是一種對國際關係權力本質的「無知」,過於「天真」的說法。
「愚」字由「心」與「禺」組成。《說文解字》稱「禺」為「猴屬,獸之愚者」,意即心智如獸之愚。另一解釋則為「禺谷」,古人認為那是日落的極西之地,象徵偏隅之境。愚者之「愚」,就是思想走進了偏隅死胡同,既不知退路,也不願轉彎;明知眼前是牆,仍要一頭撞上。
「愚」之處,在於台獨激進者誤信只要台灣宣示獨立、改名為「台灣國」,國際社會就會紛紛承認台灣。這是把自身放在角落,井底觀天、自我膨脹的政治想像,猶如以為換個名字,舊的障礙便可一掃而空,原本不支持你的國家就會搖身一變變成盟友,這是對國際現實「愚」的極度誤判。
「蠢」字由「春」與「蟲」組成,形象上即為春天蟲類盲動之狀,象徵盲目行動,莽撞無章。與「笨」或「愚」不同,「蠢」幾乎沒有任何正面含義,僅存戲謔與批評之意,常形容人做事不計後果、只憑衝動。
「蠢」之處,則在於台獨激進者主張發動一場涉及憲法改動與國號變更的公投。眾所皆知,「統獨公投」不在我國現行《公投法》允許的範圍內,而一旦貿然推動類似公投,不僅中共將視為獨立挑釁,極可能以此為由動武,美國也極可能公開反對。連民進黨一貫主張台獨者都明白此舉是危險遊戲,不敢推動。
主張台獨而不通國際但情有可原,是「笨」;以為改名可換未來,是「愚」;靠公投衝破紅線,是「蠢」。
民進黨多年來推動「柔性台獨」、「文化台獨」、「穩健台獨」,尚能保持模糊空間與政治迴旋,今日卻被某些激進人士迫使走向一條「又愚又蠢」的不歸路。這些人不食國際關係煙火,也不顧兩岸現實,只憑盲動行事,不但拖累民進黨,也讓原本在深層認同上寄託的「台獨神主牌」,成了一張令人啼笑皆非的「失神牌」了。
*本文原刊114/8/5中時,由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