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威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憲政組特約研究員)
國民黨中常會甫通過主席選舉辦法,規畫9月4、5日登記,10月投票、11月交接。與此同時,黨中央也警示8月23日還有第二波罷免案投票,會以反惡罷行動為主。
繼726第一波「大罷免」以25:0完封綠營,823第二波罷免將決定國民黨7名立委的去留;人數雖不多,影響卻與726不相上下;然而令人憂心的是,目前藍營的攻勢被削弱了,也使得823罷免結果不容樂觀。
國民黨最令人擔憂的歷史風格就是,往往在贏得勝利後就容易鬆懈,無法聚集更大的力量,反給對手可乘之機。
這從甫通過的黨主席選舉辦法中隱然可見,因為黨主席的選舉勢必造成各方勢力競相追逐,甚至引發黨內猜疑而分化力量。所以黨主席選舉此時啟動,具有相當的危險性,國民黨應速謀團結之良方。
其次,藍白陣營還欣喜於726大罷免全贏的成果,仍一味訴求賴總統及執政黨負起責任,並呼籲終止再惡罷;然而,這似乎犯了戰略上的偏失,等於自我抵銷力量,會讓藍白選民錯判綠營內亂而終止行動,給了對手準備的機會。
此從賴總統毫不認輸,更以黨主席之姿下達動員命令可證;所謂「曹興誠放棄推動」、「公民八炯落跑美國」只不過是戰略煙霧彈,目的在轉移注意力,讓對手放鬆防備,以利暗自集結部隊全力反攻。
再者,823罷免對執政黨而言,已縮小作戰目標與作戰區域,可以集中全國火力去運作;可怕的是,罷免案雖然只有7位,但民進黨若能成功罷免1至3席,仍可改變國會結構,成為第一大黨,重拾美國政府的信賴,也能以此期待未來分化藍白。
823罷免能否成功,最大關鍵還是「公民投票率」,亦即「同意」與「不同意」雙方都需動員支持者出門投票;依法只要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且同意票數達到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1/4以上即可罷免成功。
若不計入726大罷免投票率5成5,而以近年來罷免案平均4成5的投票率來看,在民進黨全力動員下,小區域達此標準並不困難;更何況只要投票率未達5成,罷免案幾乎都會過關。726因藍白合作、國民黨各派團結及罷免戰成為全國焦點,在野黨才能達到25:0的豐碩成果,那麼823投票率有機會與726一樣嗎?
不同意罷免投票難在必須強化不滿惡罷的「仇恨值」與清楚認知的「危機感」,還要形成社會普遍共識,才能把支持想法轉為出門行動;但這股熱潮似乎已漸消退。可怕的還有,此波7人多為資深立委,反讓選民普遍有反罷「一定過關」的假象。
目前立法院最大黨國民黨有52席,僅比民進黨的51席多1席;綠營罷免只要再贏2席,就可無視無黨籍的2席;當然,綠營最佳盤算是罷掉6名藍委,就有機會在補選中取得過半的57席,重回「完全執政」。
由此可見,賴總統仍有期待,因尚有放手一搏的機會,他似乎認為最壞狀況已隨726罷免過去了,「鐘擺效應」也可能使國民黨因黨主席權力角逐而分崩離析,藍營千萬不能大意失荊州。
*本文原刊中時,經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