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永明(中國文化大學社科院講座教授)
「疊加關稅」還是「天花板關稅」?交易條件是什麼?就算是「暫時性關稅」,但究竟內容是什麼?廠商與人民都想知道!
日本面對「疊加關稅」是立即前往華盛頓要求澄清,結果確認15%是「天花板關稅」,路透社和英國金融時報指出,因為美國川普政府內部協調出問題,財政部、商務部、談判代表署之間各行其是出狀況,但日本政府說美國已經調整並道歉。
請問台灣呢?行政院副院長和經貿談判辦公室應該立即召開記者會,說明為何是「疊加關稅」,並說明「交易條件」是什麼?投資多少?市場開放多少?我們的因應作為是什麼?
行政院副院長和經貿談判辦公室也應該立即派員前往華盛頓,確認到底關稅是多少?因為從越南開始,川普政府談判以及川普公布關稅時,各國的理解都是「天花板關稅」,哪有還向上累加的,四月份公布的內容就是一種恐嚇,要求各國與美國談判,否則就會在原有稅率之上再加對等關稅。
賴清德政府與民進黨立委真的要展現能力,不要美國說什麼就要吞下去,反而指責人民與民意代表不用功;賴政府要站在台灣產業與廠商的立場,維護台灣利益,且不要再黑洞作業,清楚告知我們的交易條件是什麼?這些都是台灣社會最在意的事情。
紐約時報今天的報導指出台灣的20%關稅,讓台灣產業處於不利處境,因為台灣的出口製造商正面臨比鄰國更高的美國關稅,並受到貨幣升值的壓力。報導中說:「本週,台灣國際貿易機構(經濟部分國際貿易署「美國對等關稅線上說明會」)舉辦了一場面向企業主的諮詢會,讓企業主就關稅問題向華盛頓的一位律師提問,超過3000人報名。」可見台灣產業界目前真的是很想知道政府談判的進度與確認內容!
*本文原刊中時,經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