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價投資國防的不歸路(李翔宙)

作者:李翔宙(前國安局長、前駐丹麥大使)

美國Anduril國防科技新創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 Palmer Luckey上周來台,特別選擇在台灣大學以「威懾、科技與保衛台灣 Deterrence, Technology, and Defending Taiwan」為題發表演講。這位曾打造Oculus(虛擬實境頭戴式顯示器)將虛擬實境帶入大眾市場的矽谷創業明星,現在則是美國國防科技創新的關鍵推手。

他的演講重點在,面對中共強大武力威脅,台灣年輕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應採取積極作為,鼓勵在學同學將才能應用於國防,並幫助建立高科技威懾力來應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威脅;在當今中共持續數以倍計的軍力成長現實下,台灣尤需強化AI高科技多元整合及創新投資,以智慧武器系統贏得戰場勝利。

他強調,俄烏戰爭進行過程中,美國戰略上認定推動為代理人戰爭較符合當前美國國家利益,因之,美國在很大程度上錯過了這次軍事技術革命,尤其無人機的快速演變和作戰行動的融合發展,甚或也間接造成美國對未來可能面臨的衝突,將會是毫無準備,甚而無法應變。他也強調,烏克蘭之所以能撐過俄羅斯的全面侵略,不僅仰賴傳統兵力,也彈性導入了新型態、自主化、AI支援的戰場科技,這都是未來戰場獲勝的必備條件。

長期以來,美國國防科技的偏見,忽略了投資無人機等新產品武器和人工智慧的整合技術,這也揭示了某些程度上對軍事歷史和國防政策的嚴重誤解;過去十年間,美國在新武器上的投資相對較少。且僅限於有限高價軍品,導致軍力不斷萎縮。這種匱乏不僅是預算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國防預算如同政治手榴彈,象徵著高強度的政治威懾,也代表著震嚇區域的軍力強權。因此,台灣從台海危機中,應有重資高效投入的決心,打造出科技與融入、速度與精準的境界水準。

雖然難以證實,這場演講是在為今年國防部500億大標案進行造橋鋪路,或因應川普不斷放話台灣國防預算應達GDP10%以上的肥水商機;但特別選在台大進行,理當有當今國防優於其他的特殊意義;拿美國國防近來受限財政困窘引證軍事預算投資必須要有財大氣粗的雄魄,則是看準台獨意識願意不惜代價投資軍火市場。

這場以軍事觀點論述台灣國防科技走向及預算投資的演講,從國土防衛的角度來看,不但文不對題,也荒腔走板,更有霸王硬上弓,逼迫台灣走上「惟有高價投資國防,才能抗衡中共」的不歸路。尤其鼓勵台灣努力新創高智慧震懾武器,基本出發點就是焦土戰略「相互毀滅保證」;難不成「挑撥離間帶分化」,一鼓作氣更激化兩岸仇視敵對,為美中競爭創新先機?!

台海兩岸源於內戰,長期處於分治狀態,始終有著主權爭議、外交角力、軍事對峙及意識形態等差異,但同文同宗同源同血統的歷史淵源,長期以來民間交流互動所創造與凝塑的友善關係,豈容任意劃槍舞刀即能斬之;兩岸的分與治,是十足的種族延續、文化傳承的政治問題,理應由兩岸共同智慧從異中求同和平解決。

*本文原刊中時,經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