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箱談判為換關稅?賴政府欠全民一場公開說明會(王郁揚)

黑箱談判為換關稅?賴政府欠全民一場公開說明會(王郁揚)

作者:王郁揚(​世衛菸草減害專家)

近期傳出賴清德政府可能在與美方進行關稅談判過程中,為求取得美國關稅讓利,打算進一步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美牛內臟與絞肉進口,這不只是貿易議題,更是攸關全民健康與知情權的重大政策轉折。但令人遺憾的是,至今政府仍未就此進行公開說明,形同黑箱操作,讓人民陷入無所適從的食安焦慮。

作為一位長期參與國際菸草減害政策的議題倡議者,我對健康風險評估的科學討論抱持開放態度,也相信國際標準在制定貿易規範中的價值。然而,當政府僅以「國際接軌」為由,便欲草率鬆綁關鍵食品管制,卻未能同步強化風險評估、產地標示與追溯系統建設,不僅貽笑國際,更嚴重損害人民的食安信任。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2025年3月的《國家貿易障礙報告》內容,美方針對我國現行的豬肉進口標準提出數項「關切」:如認為台灣對豬腎的萊克多巴胺容許量過於嚴格、查廠機制過度繁瑣,甚至批評台灣強制標示原產地的做法會「誤導消費者」,這些觀點若被政府全面採納,恐將導致食安標準倒退、查驗把關鬆綁、消費者失去選擇權。

更令人憂心的是,根據現有報導,行政院與美方進行的關稅磋商內容並未公開,國會亦未被充分告知,而政院內部似乎已默許開放進口低價美豬、美牛雜碎,這樣的密室協商,不但踐踏了民主決策機制,也重創全民的參與權與知情權。

更何況,台灣對於萊克多巴胺的社會接受度極低,2020年政府強推開放美豬時,全台民間掀起連署、縣市自治條例接連表態,甚至有超過七成民意表示反對,當時政府以「不標示含萊劑」與「查廠沒時間」作為推託,結果就是市面充斥來源不明肉品,甚至傳出多起「洗產地」事件,消費者完全無從辨識。

如今若再度以關稅換市場開放,卻不提出更完整的政策配套與社會溝通,只會讓社會再次陷入撕裂與不信任的輪迴。

我們不反對國際談判,但我們要求透明談判,政府應主動召開跨部會說明會,將與美方談判項目、涉及開放品項、預期效益與風險完整攤開,並邀集立法院、學界、產業與民間監督團體共同參與,唯有資訊公開,才能凝聚社會共識。

食品安全不是外交籌碼,更不是政績炫耀品,而是每個家庭餐桌上的基本保障,民進黨政府若真有信心,就應該面對人民,好好說清楚:開放了什麼?為何開放?我們用什麼代價,換來了什麼好處?

台灣人民不該是被犧牲的對象,更不該被蒙在鼓裡。

 

*本文原刊登風傳媒,經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