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押到現在是司法之恥(吳典蓉)

柯文哲押到現在是司法之恥(吳典蓉)

作者:吳典蓉

根據震傳媒民調,已有近半民眾認為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被「政治收押」,同一家民調去年11月時則有近半民眾認為羈押柯文哲是必要手段,換句話說,關押柯文哲愈久,司法公信力就愈受質疑,綠營常譏笑喊冤的民眾黨人說,羈押權在法官手上,此話不錯,檢調系統遭政治力介入在台灣雖是實然(但不是應然),但作為審判體系的司法官能不能真正獨立,才是挽救台灣司法公信力的關鍵,會歷史留名的京華城案,考驗的正是法官的獨立性。

遭羈押滿一年的柯文哲自嘲已換了9個室友,事實上,柯文哲可能是繼死囚邱和順之後未定獻被羈押最久的。押人取供雖然有違憲法「無罪推定」原則,但是台灣檢調靠押人辦案,恐怕就像警察靠監視器捉歹徒一樣平常,即使去年9月讓柯文哲無保請回的法官,也裁定前台北市副市長彭振聲收押;柯文哲第一次遭收押時也放棄抗告,當時他還故做大方的說,請檢調盡量查,反而可以證明他的清白。

現在的柯文哲應該認為當時的自己實在太天真,因為這段時間檢廉系統的作為遠超過押人取供,在京華城案備受質疑的不正訊問和最受詬病的偵查大公開,就是在這段時間發生,尤其是起訴前柯文哲被關押那4個月中,堪稱京華城案最黑暗時刻;和檢廉關係友好的媒體不斷放出「小沈1500」等柯文哲收賄傳聞,有人曾在柯文哲家中看過6000萬現金?柯文哲有冷錢包?柯文哲靠比特幣洗錢?這些傳聞虛虛實實,爆料者和放話都都不用負責,後來,有些傳聞即使被譏為寫得很像鏡周刊的北檢起訴書也未列入,但已無形中塑造柯文哲及家人貪財形象,而針對這一切,在土城坐苦牢的柯文哲,處於挨打局面,完全沒有為自己辯護的機會。

當然,比偵查大公開更可怕的是「不正訊問」,京華城案幾位關鍵被告彭振聲、邵琇珮、朱亞虎的認罪過程都充滿懸疑。污點證人可以減刑,認罪可以免收押之苦,彭振聲、朱亞虎等都是高齡並有慢性疾病被告,只要認罪就可以免收押無疑是極大的恩賜,難怪朱亞虎在11次否認210萬是行賄後,最後還是認了,最可議的是,朱亞虎認的210萬行賄罪是公開捐給民眾黨的政治獻金,檢方遍查相關人手機,也無法證明柯文哲知道這筆錢,所謂的收賄者不知道賄款存在,行賄罪還成立嗎?

以彭振聲為例,從辯方要求勘驗當時詢問光碟可以得知,檢察官林俊言刻意挑撥說「你現在甘願做余文、李述德就對了。」「柯文哲可以逃,但你會被判刑」然而,這也許都還算是訊問技巧,比較可議的是誘導認罪。最關鍵的是林俊言告訴彭振聲,接受訴訟中案件陳情就是圖利,彭振聲不同意,但在偵訊未錄影的一小時後彭振聲認了圖利罪、成為京華城案的污點罪人;彭振聲在2日出庭時說「檢察官說是圖利,我就認罪」,到最後一刻還不知自己認的是什麼罪,彭振聲可能是最無奈的污點證人。 

以羈押逼人認罪,早就超過押人取供的界限,彭振聲雖然最後不敢觸怒檢方,形式上認罪,但彭振聲在法庭陳述為何認罪的原因,才是法庭審理的核心,針對檢察官林俊言說不認罪就不算數的事情為何?彭振聲說「因為如果自白的話就有優惠,有減刑的希望」,這段話如果是檢方合理的認罪協商,為何偵訊筆錄未記載;柯文哲的律師問是否擔心妻子才會認罪,彭振聲未正面回答,但有感而發說,因為先前得知同案被告邵琇珮可能因翻供就被發函指會較重求刑,妻子擔心他又被收押,沒想到隔天一早發生憾事。彭振聲藉著妻子說出自己認罪的原因,不認罪就會被求重刑,仍然難掩悲痛的彭振聲,其實也間接指控檢察官的威嚇之舉,導致妻子輕生。

檢察官代表國家偵查追訴犯罪,一切作為必須符合公共利益,然而,從押人取供到濫權威嚇取供,那一種作法符合公共利益或法律原則!難怪京華城案已被近半民眾視為是政治案件;作為政治案件,京華城案一開始也許還可以讓柯文哲身敗名裂,民眾黨一蹶不振,柯文哲有如瘟神,和他有關係的人,輕則受到約談,重則被收押定罪,其中最悲涼的莫過於彭振聲,當他說自己家破人亡時,不知他心中是怨檢察官多?還是後悔北上擔任柯文哲的副市長多?柯文哲一句「被我連累」道盡一切。

然而,即使是政治案件,京華城案早就面臨邊際效益遞減甚至出現反效果的窘境,民眾黨早就止跌回升,賴政府信任度重挫,無限關押柯文哲對執政當局更嚴重的政治後果是,逼使藍白更緊密合作,「今日柯文哲、明日任何人」就是在野黨不合兩敗俱傷的最強警語;然而,京華城案的最壞效應則是司法公信力蕩然無存,這個不能獨責檢察官,法院也要負起相當的責任,年初京華城案起訴後,理論上檢察官已能鞏固相關罪證,不必再擔心被告串供,此刻應是釋放柯文哲最佳時機,但法院扺擋不了檢察官的壓力,最後只好以證人尚未問完的理由一押再押,弄到自己騎虎難下;因為當羈押的理由已經消失,柯文哲多待一天土城看守所,就是台灣司法尚未獨立的證明。

 

*本文經風傳媒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