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收支劃分法2024年剛完成25年來首度修法,調整幅度前所未見,但除了行政院對此提出釋憲案,近期財政部公布115年度統籌分配款,也引發地方不滿,十個地方政府認為獲配數低於設算數,也有地方不滿分配到的款項低於其他縣市高呼不公平,加上後續還有主計處補助款,及普通345億元無法完全分配的問題待解,新版財劃法陷入父子騎驢的窘境。
不論中央或地方,要做事勢必要有錢,財劃法因事關如何分錢,一直陷在順了姑情失了嫂意的窘境中。要順利推動政務,中央和地方實有必要好好坐下來談,替新版財劃法「抓漏」,商量出更完善合理的版本並重新修法。
分錢這件事不論怎麼處理,都會有人認為不公平,根本之道是先有合理的計算公式,再尋求多數人的共識。新版財劃法最大的問題,即是修法時的首要考量只針對從中央挖錢,各地方政府如何合理分配、公式是否精確都未詳盡考慮,以致出現竟然有部分款項無法分配到地方、中央也動不了的特異現象。
要化解新版財劃法的問題,首先中央必須先明確態度,確定新版財劃法究竟是完全違憲、應砍掉重練,還是只是要修正施行的細節。因為就算同樣重提修法,行政院修法的基礎是舊版還是新版財劃法,內容即天差地別,因此政院必須明確表態,不能一面提釋憲,一面表示應再修法,當然難以取得地方信任。
再者,統籌分配款之外,各地方政府最關心的,是一般型補助款會不會縮水,計畫型補助是不是會被取消,但行政院對此態度始終曖昧不明,把補助款當成談判底牌,除地方沒辦法精細估算財源,也更加深中央和地方間爾虞我詐的心結,如此情況繼續下去,談再多次也不可能談出好的結果。
第三點是,新版財劃法去年已完成三讀,但行政院至今仍不願面對事實,是大家都認同事權和錢權應一致,行政院在新版財劃法分走大部分的錢權後,理應盤點應一併移出的事權,同時進行相關修法,可是卻沒有任何作為,似只想著事權攬在手,錢權就會跟著回來,最後結果可能變成地方拿錢不辦事,中央想辦事卻沒錢。
要解決新版財劃法衍生的諸多問題,關鍵是行政院要放下身段、務實面對問題,不要執著於舊版財源集中中央的以往,或只抓著統籌分配款大增9成這點到處訴苦,重點應是在當前財源劃法模式下,哪些業務應移交至地方分攤,以及能不能精進現行制度下的水平分配,即地方政府間的分配公式,避免財源不均造成貧富差距擴大。
地方也應修正錢進口袋就絕不掏出來的心態,畢竟中央和地方間,乃至地方之間,都不可能獨好,新版財劃法基本的漏洞和公式誤差如不解決,長期下來,影響的不僅是中央財政,地方財政也可能被拖垮。對於地方政府而言,也應體認分配是否合理的重要性,不亞於分配到的金額多寡。
近期財政部統計數引發的爭議來看,不論政院提出的財劃法釋憲是否成功,單就計算公式等細節,財劃法都有再修法的必要,以免這個攸關國家財政的重要法規變成拼裝上路、輪子漏風的三輪車。財政部除應持續與地方政府溝通,更應該拿出實際的修法版本,不要不負責任的事前推拖、事後批評。
這次財劃法修法內容確有不少缺失,時程也流於倉促,但關鍵缺失還是在中央相關單位消極不參與,始終沒有提出政院版的修法內容,讓新版財劃法修正淪為在野黨的一言堂,甚至強渡關山。既然新法上路後問題叢生,是時候該提出院版修正案,做為重新談論的基礎,真正面對並解決問題。
*本文經工商時報授權轉載,原文連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0908000118-260202?chdtv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