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宇(大農業博士,農漁經學者)
在經歷31比0大罷免大失利後,行政院內閣進行局部改組並推出「AI行動內閣」2.0版,其實社會大眾對這些口號並不在意,他們在乎的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物價波動,特別是去年底至今,國內蔬果和肉類價格持續飆漲,不僅高麗菜、小白菜、青江菜價格翻倍,青蔥、香菜更屢創新高,且較過去更為頻繁且長久,多數消費者大感吃不消,抱怨連連。儘管政府推出幾波的「平穩價格蔬菜」專案,並在超市設置少量的平價蔬果區,也大幅報導彰化地區菠菜2把39元(非全台),企圖平息民怨,但多數民眾還是無感,日昨國內媒體忽又報導南部葉菜類(如空心菜)價格大跌「菜金又變菜土」前所未見(北部蔬菜價格跌幅有限),此種雲霄飛車似的菜價,非菜農和消費者所樂見!
價格波動是農業市場的主要風險之一。儘管農產價格大幅波動的原因與季節性波動規律和極端氣候帶來的天然災害有關,但並非台灣所獨有,有些國家已對此做好應對方案,讓農產品價格能維持在合理的價位區間,台灣民眾亦希望政府能透過有效的決策及執行力,讓農產品價格波動能長期維持在合理區間,而不是像坐雲霄飛車般,令社會大眾膽顫心驚;特別是極端氣候已是現在進行式,而台灣身處極端氣候熱區,未來遭受天然災害的頻度及嚴重性,將更為複雜且劇烈,單靠補貼救助和硬擠出的外銷業績或可以緩解農怨於一時,但是對農業整體競爭力提升,提高抗逆境韌性和消費者權益並沒有實質幫助,新執政團隊想讓民眾對施政有感,應親自到傳統市場走走,瞭解真實情況和民眾真實的感受,而不是聽制式簡報,才能對症下藥,讓民眾喘口氣!
農產品供需涉及生產和消費兩端,對生產者而言,辛苦生產的農產品要有一定的利益激勵,才有持續種植的意願;對消費者而言,則希望能隨時買得到也買得起安全美味的農產品;所謂的合理價位,就是要在兩者之間達到動態平衡,既讓消費者滿意又讓生產者高興。
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係受到供需、季節(如盛產期、淡季)、氣候、市場結構、獨特性、品質、品牌、政策干預以及人為因素等影響,其中供需更是最核心的因素,當需求大於供給時,價格通常會上漲;反之,當供給大於需求時,價格則會下跌;為此想要將市場價格波動維持在合理區間,須對這些因素做出有效的調控;具體的措施包括;
在政策上,若無法確保合理收益,農戶務農的積極性就會受到影響,產能就會受損,供給減少,致價格上漲、因此必須捨棄華而不實的宣傳口號,儘速建構完備的價格、補貼、保險三位一體的政策支持體系,確保農產品供應充足、穩定農戶收入,來確保務農的積極性。
在價格預測上,傳統方法難以有效率且準確地處理大規模資料,可運用模型整合技術(如大型語言模型 (LLM) 與深度學習技術(PatchTST)相結合),準確預測蔬菜價格,對於政策制定、市場決策、穩定農業市場、輔導生產佈局和發展至關重要。
在技術上,鑑於近年來乾旱、洪澇等天然災害頻發,導致農業減產,應全面實施「氣候智慧型農業CSA」(是一套能夠同時提高生產力、增強韌性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農業實踐和技術),因地制宜積極研發適合台灣種植具營養、健康、優質、抗逆性能強(高溫、耐旱、抗澇、抗病蟲害等)的品種(系),穩定農產品的產量,透過AI運算將農業生產要素進行優化組合,實現1+1>2的生產力,可增加農作物產量及供應量,提高農民務農的積極性。
在進口貿易上,全球供應鏈讓我們更有效率,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以及更多平價的食品,適度利用國際資源來補充國內供需缺口,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對於穩定市場價格至關重要,應把握進口農產品的節奏,注意進口時機和規模,才能充分滿足國內多元消費需求,又可避免進口農產品對國內生產的過度衝擊。
在產品多元化上,為滿足消費者多元需求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既能避免賣初級農產品的同質化競爭,還可創造更多產業增值收益和就業機會。
在流通體系上,為改善農產品運銷長期存在的問題,應加強演繹生產者與消費者對接模式,減少中間配送環節,中間耗損和中間費用,增強交易的透明度和公平性,讓生產者和消費者皆可獲利,也有助農產價格穩定。
在緊急應對上,鑑於儲備是作為農產品市場調控的重要手段,可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加大儲備設施的智慧化和數位化管理;不僅可以應對突發應急事件,調節市場供需,還能夠透過農產品貿易、生產與儲備相結合,穩住農產品市場價格。
水果和蔬菜是飲食中微量營養素的主要來源,攝取足夠的水果和蔬菜有助於預防非傳染性疾病(世界衛生組織 (WHO) 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取 400 克水果和蔬菜),如今極端氣候將成為新常態而非例外,根據研究顯示全球溫度平均每增加1度,就會使全球每人每天的糧食生產能力下降120卡路里,當全球農業產量下降時,消費者會受到損害,因為價格上漲,獲取食物和養家糊口變得更加困難,預計到2050年,氣候變遷將導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較無氣候變遷情境上漲高達18%。為此,許多國家正在為下一次極端氣候衝擊做好準備(如實施價格穩定制度、生產合約、儲備計劃等),台灣亦深受其威脅,新執政團隊更應該提早做足準備,運用AI科技展現行動力讓民眾真正過上「安穩」的日子!
*作者為「新故鄉智庫」國政顧問,本文原刊於114/9/7風傳媒,由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