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虧了,台灣勿蹈美日不平等條約之覆轍(呂紹煒)

血虧了,台灣勿蹈美日不平等條約之覆轍(呂紹煒)

作者:呂紹煒(前立法委員,陸軍退役中將​)

雖然7日請辭的日本首相石破茂是因「國內因素」下台,但看到上周實施上路的美日貿易協議後的感覺是:石破茂更該是為簽下此約而下台,因為這是一個極度無理、不平等充滿恥辱、甚至剝奪一個主權國家權力的條約,從經濟上看,日本同樣是血虧到不行。

比美日半導體協議更苛刻,彰顯日本「主權不完整國家」

上周四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行政命令,美日貿易協定正式生效。先前雖然已經有部份協議內容流出,但一直未得到明確的證實,相關細節也不多,甚至有些內容還流於各說各話─如日本承諾投資美國數千億美元,美方說拿錢投資並由川普決定,日方則辯駁說日本只是協助民間去投資的「融資保證」而已。

但在協議生效後,兩國政府發布了聯合聲明和諒解備忘錄 (MOU),內容詳細規定投資的治理結構、決策流程與利潤分配機制。

看了之後除了驚嘆之外,還是驚嘆,因為,你很難相信這是兩個主權國家之間簽訂的貿易協議,從內容與規定來看,這筆高達5500億美元的承諾投資金額,其權力與利益高度集中在美方,說更白一點,日本幾乎完全沒角色,扮演的就是出錢、被割韭菜的角色。這個貿易協議比當年的美日半導體協議還苛刻,同時完美的彰顯出日本「主權不完整國家」的一面。

根據哈德森研究所整理的 MOU的幾個要點包括:日本必須在川普總統任期於 2029年 1月 19日結束前撥出 5500億美元,投資聚焦半導體、製藥、關鍵礦物、造船、能源 (含管線)、AI及量子運算等關鍵戰略領域。

川普卸任前資金要到位,利潤分配美國幾近全拿

這個規定有2大意義:一個是原本以為「承諾投資」可以拖延混到川普任期結束,現在顯然不行了;相較之下,在川普面前承諾(吹牛)動輒說要投資5000、6000億美元的那些美國企業(包括蘋果、輝達、臉書META、軟銀等等),就沒啥「截止期限」,因此就是說說而已亦無妨。

第二個是所謂的日本必須「撥出5500億美元」,大概率就是代表很難拿原本就存在的民營企業投資來唬弄,無論是日本政府主導帶著民間企業赴美投資指定項目、或是「自掏腰包」(錢從那裡來?),都會是一個非常「硬」、不易達成的目標。

而更能彰顯協議之不平等、及日本失去主權國家地位者,應該就是「利潤分配」機制。

依照協議對那些投資獲利的分配方式,日美兩國將以50∕50、即均分利潤,到日本收回投資後,利潤分配就變成美國分9成、日本分1成。坦白說,雖然說是待日本回收投資後才改為美9日1的分配比例,但這個投資是由日本百分之百出資,從任何一個正常的商業觀點看,美國都沒資格分配利潤。

更且這些投資都是發生在美國,美國原本就已得到許許多多額外的利益,包括:就業增加(創造就業機會)、經濟成長(GDP因此增加)、政府稅收獲利(從營業稅到營所稅,還有外溢的財政獲益)等好處了;投資的項目又是官方指定,換句話說,是美國需要(基於國安等考量)的產業與建設(如阿拉斯加天然氣管計劃),都讓日本出錢幫忙搞定。結果在投資收回之前,美國還要直接拿走一半利潤,投資回收後更直接拿走9成。

血虧了,為減少113億關稅付出5500億的代價

雖然對投資項目與金額的決定,會有一個由美國商務部長擔任主席員的投資委員會負責推薦與監督投資,美日雙方也指派代表組成諮詢委員會;表面上日本有權拒絕某些項目,但這種情況下美國就可採取反制措施徵收關稅。因此實質上就是日本只能埋單所有美方提出的投資與項目。

這不是強盜,什麼才是強盜?

日本的這筆生意,肯定不划算,而且這個算盤不難打。日美達成貿易協議前,川普要課日本的關稅是25%,協議達成後降到15%,日本少了10個百分點的關稅。以日本每年出口美國以1130億美元計,差10個百分點等於可少繳113億美元的關稅。

結果日本付出5500億美元、在毫無主導權又利潤要「上繳」情況下去投資美國,這當然是一個血虧的生意。拿這5500億美元去墊那個增加的關稅,可以用50年,顯然更划算。

更何況,這113億美元的關稅,絕對不是從日本口袋中掏出來的。川普的關稅,其實是美國買家要支付的代價,今年以來川普關稅戰打得風風火火,但根據學者的統計,今年美國進口品的價格是「持平」,換句話說,關稅多數是美國廠商與消費者要吸收。各國畏懼川普的關稅戰的主因,除了情緒與直覺的害怕外,主要是怕關稅讓自家商品販售時不得不在美國市場漲價、因而丟掉市場。

記取教訓,台灣要拒絕川普的吸血鬼要求

日本銷售美國的商品會那麼沒競爭力、如此容易被取代嗎?應該不至於,更何況每個經濟實體:大到國家、再到產業、小到企業與個人,縱然承壓辛苦但都有調適應變能力。回頭看中國從2018年之後,即面對川普25%關稅戰的壓力後,對外貿易結構的調整與改變、至今仍在美國市場占有重要地位即可知。 

台灣應該記取日本簽下這個不平等條約的教訓,好好精算解析各種情況下的成本效益、看清可能的情勢變化,或許會更有拒絕川普「吸血鬼要求」的底氣。

 

*本文原刊登風傳媒,經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