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兩岸仇恨代代延續(中時)

莫讓兩岸仇恨代代延續(中時)

兩岸互動又遇上了新的阻力,教育部長鄭英耀明言禁止學校和大陸交流,陸委會則要查處歐陽娜娜等「配合中共對台操作的藝人」。二者說穿了,都企圖切斷兩岸年輕世代的善意互動與交流,以免民進黨悉心塑造的仇中、恐中氛圍出現破口。但是,這無異斬斷了兩岸未來的和平生機,民進黨讓台灣社會陷入撕裂對立還不夠,更刻意在下一代心中播種仇恨,其用心何其狠毒。

禁止交流 憂學子認識大陸

年輕學子的交流訪問原本相當單純,猶記得去年11月馬英九基金會邀請大陸大學生來台訪問,兩岸年輕人愉快相聚,彼此都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桌球名將馬龍更是在校園裡掀起一波旋風。但一名陸生發言時講了大陸的習慣用語「中國台北」,卻被綠營抓著大作文章,移民署還因此約談前總統馬英九。當時馬英九呼籲民進黨政府,不要用政治力量阻礙兩岸青年交流的珍貴機會,這對兩岸和平不利,也不符合台灣民眾的利益。

兩岸青年歡喜相見的畫面顯然不為民進黨所樂見。鄭英耀日前表示,國際交流對學生來說是好事,但對於中小學、大學與中國大陸交流,現在是不鼓勵,「甚至是禁止與反對」。問題是,這項禁令完全於法無據。兩岸學子間的互動交流本屬憲法保障的自由行為,法律也沒有任何一條予以禁止。鄭英耀身為教育部長,不思維護校園自主,反而當起了政治打手,向下一代示範政治如何汙染校園,對萬千學子留下惡劣的身教,破壞了台灣民主自由體制的根本,實在沒有資格再擔任教育部長。陸委會副主委沈有忠更聲稱「中共滲透校園」,把學術自由與兩岸青年的友好互動扣上莫須有的政治罪名,日後誰還敢推動校園交流?

民進黨為什麼把兩岸青年交流視如大敵,想要禁之絕之?理由很簡單,因為民進黨只靠「抗中保台」鞏固政權,唯有兩岸關係緊張,人民相互仇視,台灣民眾陷入仇中恐中的激情,民進黨才能以「台灣捍衛者」形象凝聚選票,用「中共同路人」帽子打擊政敵與異議者,讓所有人都噤聲在綠色一言堂中。如果年輕世代接觸到中國大陸,發現大陸有許多方面發展得不錯,兩岸年輕人都有共同的喜怒哀樂,雙方在文化血緣上更有千絲萬縷的牽絆,不必然非要你死我活,民進黨對中國的妖魔化描繪就無法再洗腦年輕人,切斷兩岸文化連結的「去中國化」工程也會出現破口。

查處藝人 斬斷青年影響力

陸委會鎖定歐陽娜娜等20多位涉嫌鼓吹大陸軍演或武統的藝人,調查是否配合中共對台宣傳統戰,陸委會副主委沈有忠表示,鼓吹支持軍演武統言論就是政府的紅線,陸委會無法容忍有些人在特定時間點、配合特定對象、轉發特定內容甚至擴大傳散,來影響台灣民心士氣。但事實上,不管是之前被取消居留權的陸配亞亞,還是這次歐陽娜娜等多位藝人,都無權指揮解放軍,網上發幾則貼文,也不可能令台灣陷入明顯且立即的危險,民進黨政府指控其為「配合中共對台操作」,顯然缺乏實證,之所以鎖定歐陽娜娜等藝人,主要還是在乎其對年輕人的影響力。

民進黨政府擔心年輕人和大陸靠得太近,會逐漸化敵為友,動搖民進黨的政權基礎,因此不斷阻撓兩岸校園及文化交流,並恫嚇能夠帶風向的藝人。長期推動兩岸校園交流的中華鯤鵬會,也被指為「配合中國對台統戰」,面臨被強行解散的命運。這個團體的成立宗旨是:「今天正確認識中國大陸,明天台灣才有能力做正確的選擇」,由台灣大學生自主規畫交流團,赴大陸進行交流參訪,請問到底是哪裡犯了法?犯了哪一條法?請問陸委會,讓年輕人實地了解大陸,也讓大陸民眾更了解台灣,對兩岸關係是有害還是有利?

兩岸和平符合雙方利益,更有利於未來世代的發展,一個陷入危險絕境的台灣,年輕人還能奢談什麼未來?兩岸年輕人有愈多的交流溝通,就愈能消弭誤解建立情誼,減少兵戎相見的可能性。民進黨政府如果真心愛台灣,就不要再執意讓兩岸的仇恨代代延續,應該讓年輕人自主交流,而不是威脅恐嚇、處處禁絕。

 

*本文經中時授權轉載,原文連結: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50518002934-262101?chdtv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