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保淳(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
民進黨每逢外交困境或執政出罅漏,以致怨謗叢生,除抗中抹紅,就是呼籲全民「團結、團結、再團結」,老狗變不出新把戲。眼見大罷免未必能大成功,於是又如火如荼以「團結」之名,由總統領銜全台講演,大肆販賣「團結論」,彷彿只要罷免成功,執政無能的問題就不會存在。
團結是好的,可是什麼叫團結?團結的前提是全民一心,共赴艱難,無分你我、不分畛域、不別黨派,才有可能真的團結。
中共對台灣的打壓已非一朝一夕的事,可民進黨執政9年多來,在這方面做了怎樣足以「團結」的事?從罔顧正義、棄毀信賴原則,對過去較不願支持民進黨的軍公教進行報復式的懲罰;為了鞏固政權,成立黑機關追殺在野黨;布置御用大法官,以釋憲之名封禁國會三讀法案。如今, 在大罷免風潮下,關押在野黨領袖、搜索在野黨黨部,這叫「團結」?
「團結」是民進黨最擅長使用的口號,但其所謂的團結,從來都是要在野黨無條件服從,放棄批評與監督,絲毫不見尊重與接納雅言的氣度,異議消弭,人盡噤聲,一言堂式的作風,這叫「團結」?這一切,無非是為鞏固政權的「假團結」。
「團結」是各自放下嫌隙,笑泯恩仇,以國家,以人民,以未來發展為重,在彼此相互尊重的對等立場下,重新出發,絕不是口蜜腹劍,左手示好、右手持斧,前一秒說團結,下一秒仇恨動員,站在「團結國家十講」的場合,卻在鼓譟台下民眾一起讓在野黨團滅。這是對立,更是撕裂,這樣的團結法,在野黨沒站起來「革命」就算是客氣了,誰還跟你團結!
很顯然地,賴清德所標舉的「團結」,絕對是別有用心的虛假言語,是用來替「大罷免」加油添薪的,任其嘴巴上說得多動聽,骨子裡就是企圖「團滅、了結」在野黨。受騙已久的台灣百姓,如果還想相信他們的這一套,或許是應該先思考,民進黨在外交或內政上,是否又因自身的無能而陷入困頓,只好高舉團結當作自身的遮羞布。
團結當然是必要的,但如果團結的目的,只是為了鞏固執政黨的既定利益,這種團結,能換來良善的朝野互信與國家進步嗎?如果團結的手段,是罔顧全民的福祉,耗費大半年時光要推翻由6成民意選出的國會議員,這種團結法對國家來說不是祝福,而是詛咒。
台灣人心撕裂、立場對立,已非一朝一夕之故,其肇始的根源何在?相信多數人都能了解,不從根源入手,奢言「團結」,又有什麼用呢?賴清德如果真的想團結台灣,就請從停止推動大罷免,並釋放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及國民黨黨工開始做起吧!
*作者為「新故鄉智庫」國政顧問,本文原刊114/7/5中時,由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