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繼續蓋牌 難取信於民(中時)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11日率相關部會召開記者會說明台美關稅談判進度,除了透露已有4次實體磋商和10次視訊會議,反覆強調的重點就是過程「沒有黑箱」,只是因為談判最終結果未定,目前受限於「保密協議」而不便公布。套句網路用語,行政院的記者會可說是「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打著要向國人說明的旗幟,實際上還是什麼都說不明白。

就拿最簡單的稅率計算方式而言,依鄭麗君的說法,從美國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以來,到中間稅率10%的過渡期,乃至目前的暫時稅率,自始至終都是採取最惠國稅率再「疊加」對等關稅,並稱經濟部8月5日也與3千多家廠商會談,意思即是政府沒有隱瞞的意思,如果搞不懂計算方式,千怪萬怪還是要怪廠商自己誤解。

令人不解的是,政府既然認為稅率的計算方式著毋庸議,為何在國內企業反應激烈後,特別在未與美方達成最終協議前,看似主動其實是被動的召開這場記者會?又何必強調後續會再設置專線和在網站提供相關資訊?更不必說鄭麗君不忘強調歐盟和日本不必疊加是特例,之後我方也會爭取。顯示政府從頭到尾都是在裝糊塗。

說明白一點,賴政府目前是把美方當親爹般掏心掏肺,卻把全民當賊來防、把企業當傻子來騙。11日行政院的記者會完全凸顯政府的態度就是沒人發現就裝死,如果被問就用保密條款、談判籌碼來掩蓋黑箱的事實。

就算經貿談判仍在進行,政府不應自揭全部底牌,但也不能等到產業大幅反彈,才推一步動半步、擠一點說半點。

更讓人不解的是,從行政院的發言,難以判別政府在意的究竟是談判只要有個結果還是產業最佳利益,甚至讓人不得不懷疑政府是打著關稅談判的名目,行出賣台灣產業之實。

因為鄭麗君所說爭取企業在美國更好的經營環境、長期供應鏈合作等,其實已在暗示政府交換條件可能是讓台灣產業大量移美,這等於是掏空台灣優勢,就算交換稅率下降,對台灣經濟仍有害無利。

台灣不論出口或經濟都高度仰賴高科技,這已是無可迴避的事實,從財政部出口統計數據也可看出,高科技相關出口占了7成,傳產則已跌至3成以下。在此情況下,政府如果是以讓高科技產業外移美國來交換低稅率,無異是捨本逐末,台灣倘若失去高科技產業優勢的頂梁柱,經濟勢必重傷,覆巢之下,傳統產業能不能好得起來,答案不言而喻。

或許如行政院所言,本次美國對等關稅情況特殊,因為各國都必須在短時間內和美國談判,除了談判時間可能因而被壓縮,也必須整合國內意見。但談判時間的問題並非台灣獨有,各國都面臨同樣的困境;至於國內溝通就更顯可笑,美國宣布對等關稅至今已超過4個月,不論是立法院或產業對政府談判內容仍一片迷霧,政府內部溝通對象是誰?內容又為何?

美國身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如果要一意孤行,確實非台灣可螳臂擋車,換句話說,美國對等關稅稅率要如何訂、232條款包含的項目和稅率,全都是美方說了算。台灣民眾和企業真正關心的,是政府究竟打算拿什麼交換,例如對美投資金額和交換的降稅項目,但對此行政院始終三緘其口,這才是外界質疑談判過程黑箱的重點,也是行政院無法服眾的關鍵。

無論最後關稅結果如何,都是全民共同面對、埋單,各國談判過程中也多少會有一些不能說的祕密,行政院本次看似是被民意逼上火線,但召開這樣一場說了等於沒說的記者會,顯示行政院仍未正視問題的根本。台灣人民對政府在談判過程中是否黑箱賣台,已經產生嚴重的不信任感,行政院語焉不詳的搪塞問題,只是提油救火,讓人對關稅談判過程產生更多疑惑與恐慌。

府院如果真的負責任、有擔當,就不要再玩蓋牌這一套,不要又是等到美國宣布對等關稅和232最後談判結果,才把相關內容交給立法院就兩手一攤完事。台灣究竟要為降稅付出何等代價、產業真正的因應能力和意向,政府都有義務要事前說清楚、講明白,而不是等結果底定才讓企業被迫硬吞、要立法院當橡皮圖章。

*本文經中時授權轉載,原文連結: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50811004083-262101?chdtv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