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晶片」供應鏈,集體赴美掏空台灣?(林庭瑤)

 「民主晶片」供應鏈,集體赴美掏空台灣?(林庭瑤)

作者:林庭瑤

關於對美關稅談判,民進黨政府有條「黑箱牙膏管」,往往要在用力擠壓下,才流出一小坨。名嘴吳子嘉稱台美「大多在商務酒店視訊」,經在網上瘋狂流傳,行政院才忍不住公開「難纏的談判對手」鄭麗君與美國談判官員的合照,千呼萬喚之下終於露出照片,但仍留下更大的懸念——到底還隱藏著多少該公開而未公開的談判資訊?國人想知道的是:面對美國總統川的獅子大開口,台灣還可能會被咬掉哪些肉?

鄭麗君跟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合照,可能是在其華府辦公室「會晤」,但並不是「坐上談判桌」;跟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可能是在商務酒店握手,也未出示談判照。相較於日本、南韓兩大勁敵,南韓總統李在明、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正亮都是進入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當面與川普公開交手。「會晤照」和「談判照」所呈現的意涵,還是相距甚遠。

這廂牙膏擠不出,那頭檸檬榨不停

昨是今非,鄭麗君死守台美協議不公開,忘了當年太陽花學運期間的主張。她曾表示,因全民關注兩岸協議的監督,民間團體發起網路發起連署活動,主張公視全程轉播《兩岸服貿協議》的審查會,以避免國會審查再度淪為黑箱。昔日反黑箱的公開主張,而今對此早已忘得一乾二淨,反而大搞黑箱談判。適度對外溝通說明,才能讓企業掌握情勢藉以擬定因應策略,才能挽回人民的信任。

放眼國際談判,日本、韓國、越南與美國實體見面,均有對外提供照片及公開會面次數,顯然並非屬機密範圍。民進黨政府就該學到,這便是要「善用台灣民意的壓力,作為對美談判的籌碼」,而不是蓋牌到底。但身為對美談判代表的副閣揆鄭麗君,在國會殿堂強調「不犧牲任何產業」——豈料硬生生踢到鐵板,被同黨立委林岱樺反唇相稽:「那就不用通過特別條例,還提升到5900億元了啊!」

但從川普、美國財長貝森特到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不甩保密協議,連番爆料。盧特尼克直言,為了國安,不可再依賴遠在9500英里外的台灣;盧特尼克得意地說,正是他的施壓,才換來了台積電後來在白宮宣布1650億美元投資承諾。貝森特也直指,全世界99%的高階晶片在台灣生產是嚴重的國安風險,是1973年中東石油禁運以來的最大衝擊,川普政府必須為美國「去風險化」。美方背後涵意自然是需索無度,持續對台談判施壓,川普還曾獅子大開口說「台積電承諾要赴美投資3000億元」。

時光匆逝已朞月,「暫時」遮羞要多久?

​高端晶片是台灣的重大籌碼,也是21世紀各大強權爭奪的地緣戰略物資。美國若要壓制中國,勢必得重振半導體霸業。但問題是,美國昔日引以為傲的晶片巨人英特爾,如今已風光不再,市值只剩千億美元,落後輝達與超微。這家曾象徵美國科技榮耀的英特爾,今天只能仰賴補貼與保護,苟延殘喘過活,川普政府甚至考慮將其「國有化」。 

不只是英特爾,相較於拜登政府透過《晶片及科學法》以巨額補貼吸引大廠赴美設廠,川普政府狼吞虎嚥不顧形象:與其補助,不如「換股權」。所幸台積電執行長魏哲家出面強調美方「未打算」入股台積電,國人憂心「台積電變美積電」的警報,暫時解除,但不代表可就此高枕無憂。

行政院公布鄭麗君見了盧特尼克、葛里爾的面又如何?至今仍掩東蓋西的,賴清德政府繳出「滿江紅」的談判成績單,「暫時性關稅」20%還要疊加既有關稅,遠高於日韓的15%。業界仍雲裡霧裡,不知所措,不知還有什麼尚未「開獎」的錯愕或驚喜,不知伊於胡底。賴清德放棄中國市場,把台積電的籌碼未談就先送,而今川普要軟土深掘,台灣還要被咬掉哪些肉?要向美國投資4000億美元嗎?未來又將開放哪些市場?

獻身「民主供應鏈」,高精產業掏出來

台積電眼前的挑戰空前嚴峻,恐遭川普政府蠶食鯨吞:首先,美方可能要求持續加碼投資;其次,要求先進製程加速在美落地,以縮小與台灣的差距;最後,甚至可能藉「合作」之名,向英特爾輸血為實,或甚至被美國政府直接「持股笑納」。真正的問題在於,賴清德政府是否有膽量在關鍵時刻,勇敢地「向美國Say No」,台灣當該與日韓聯手,建立以台積電、南韓三星與日本Rapidus為核心的「半導體國家聯盟」。

鄭麗君拍胸擔保「不犧牲任何產業」,根本是天方夜譚、異想天開的烏托邦。賴清德總統提出「民主晶片供應鏈」的願景,盼能與理念相近國家共構合作藍圖。然而現實是,川普並不想跟台灣「雙贏」而是「獨霸」,把對台談判「理不直氣更壯」玩到淋漓盡致。當晶片被視為國家戰略物資,美國半導體復興之路的腳步只會加速、加深,甚至超乎我們現在的想像。

反觀台灣政府要如何讓美國降低稅率?台灣從8月1日公告需要疊加的「對等關稅」20%,遠高於日韓關稅,台灣要如何讓美國降低稅率?如今已過了一個月,現在的談判進度到哪裡了?

基業不惜連根挖,倒貼川普作嫁裳

​《風傳媒》獨家報導,根據經濟部內部資訊指出,台灣對美關稅戰籌碼出爐,包含保證市場全面開放,以及台資企業4年投資2500億美元。我國將向美國保證全面開放市場,其中包括取消小麥、玉米、大豆等蔬菜、水果、汽車、藥品、機械的關稅,美國貨恐大舉叩關。關稅談判的黑幕,藉此文而被掀開了一角。令人痛心的是,賴政府依然遮掩不透明,以「保台」之名卻是行「賣台」之實。

早年蔣經國和孫運璿是「造山者」,而今賴清德和鄭麗君成「移山者」。據《天下》雜誌近日報導,鄭麗君8月份已密集邀請30多家資通訊業者,到行政院會討論,預計在美國設立「科學園區」,藉此換取關稅的調降,事關半導體、伺服器等產業赴美投資,「這很可能是30年來,台灣供應鏈移轉的最大變化。」由此觀之,賴政府能運用的籌碼不多,恐怕只能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複製「竹科經驗」。

總言之,鄭麗君在行政院記者會上透露「台美AI中心」戰略願景,美其名是「擴大國際投資」,實質上是半導體業被要挾集體赴美投資,把資通訊產業和半導體人才全數連根挖起、移植美國,用「掏空台灣半導體業」來成就「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這就是賴清德所努力打造的「民主晶片」供應鏈?這就是AI內閣治理台灣的後果?

 

*本文經風傳媒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